首页 学前卫生学

第一节 学前儿童疾病的主要症状

字体:16+-

疾病,相对于健康而言,是机体在一定病因作用下自我调节紊乱而导致身体与外界环境失衡,人体正常形态与功能发生偏离的异常生命状态。预防疾病的发生是保证儿童健康成长的最重要的措施之一。

疾病的种类很多,按世界卫生组织1978年颁布的《疾病分类与手术名称》第九版(ICD—9)记载的疾病名称就有上万个,新的疾病还在发现中。总体而言,人类的疾病可分为两大类:传染性疾病和非传染性疾病。

无论是传染病还是非传染病,儿童患病后都会表现出一些异常状态,包括患儿自身的各种异常感觉和医者的感觉器官所感知的各种异常表现。了解学前儿童患病后的常见症状对及早发现疾病、控制疾病,促进儿童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一、发热

发热(fever)是指机体体温高于正常值的现象。以腋下测温为准,正常人体体温一般在36.5℃~37℃。如果超过37.5℃可视为发热。体温如果在37.5℃~38℃为低热,在38℃~39℃为中热,在39℃~41℃为高热,超过41℃为超高热。发热时,儿童会表现出呼吸和脉搏增加、水分损失、口干、烦躁不安、睡眠和食欲不佳的症状。高热时,面部红润、舌苔黄厚,甚至神志不清,或惊厥,可在面部、胸背部发现细小红点(流行性感冒常见)。

(一)发热的病理

发热是生病最普遍的症状之一。它是身体与病菌作战,保护自身的一种方式。多数病菌生存的适宜温度为37℃左右,身体温度的升高可限制病菌的发展。所以,发热并非坏事。反而,如果已感染疾病,但不发热,或发热不高,则说明身体防御功能不强。学前儿童一般身体防御功能较强,一般呈现出病轻热高的现象。当然,如果热度太高、发热时间持续太长,对身体也会造成不利影响。因此,要注意对学前儿童发热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