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在集体生活中接触密切,加之抵抗力弱。所以,很容易导致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相对于非传染疾病而言,传染病对学前儿童的危害更大。因此,对传染病的预防和管理更是托幼机构的一项重要的保健工作。
一、传染病的特征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染的疾病。与非传染性疾病相比,具有如下特点。
(一)由特定病原体引起
病原体(pathogen)是指引起疾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统称。微生物占绝大多数,包括病毒、衣原体、立克次体、支原体、细菌、螺旋体和真菌;寄生虫主要有原虫和蠕虫。病原体经一定途径进入易感者体内,引起传染病的发生。每一种传染病都有其特殊的病原体,如甲型肝炎的病原体是甲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的病原体是乙型肝炎病毒,结核病的病原体是结核杆菌,水痘的病原体是水痘病毒。
(二)具有传染性
由于病原体可由受感染的人或动物经过一定途径传播给其他人或动物,所以,所有传染病都具有一定的传染性。
根据传染性的强弱,传染病可分为甲、乙两大类。目前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法定传染病有43种。甲类包括鼠疫、霍乱;乙类包括病毒性肝炎、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艾滋病及HIV感染者、脊髓灰质炎、麻疹、百日咳、白喉、流脑、猩红热、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乙脑炎、黑热病、疟疾、登革热、新生儿破伤风、肺结核、非典及非典疑似、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其他感染性腹泻病等。
(三)感染后可获得免疫力
传染病痊愈后,机体可获得对该种病原体的不感受性,即免疫力。机体对病原体的不感受性因病、因人而异。不同的传染病产生的免疫程度不同。有的传染病在病愈后可获得终身免疫,如麻疹、水痘等;有的传染病免疫时间较短,在愈后可再次感染,如流感等;还有的传染病在感染未愈的同时,如果再接触同样的病原体,可产生重复感染,加重病情,如血吸虫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