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脑风暴】
图2-1
图2-2
对比图2-1和图2-2两张图片,你有何想法?你认为幼儿园的哪种做法是正确的?为什么?
儿童发展既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也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归宿。这一点决定了儿童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性,也反映了儿童在教育过程中应当具有的主体地位。因此,正确认识儿童发展是教育工作的前提。
一、儿童发展的内涵
儿童发展,是指儿童身体与心理方面有规律地进行量变与质变的过程。其中身体的发展,是指儿童机体的正常生长和发育,包括形态的增长和功能的成熟。心理的发展,是指儿童的认知、情感、社会性、个性等方面的发展。
儿童发展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儿童的发展建立在其生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
个体的生物遗传素质,指的是儿童个体从亲代的遗传基因中得到的、同时具有人类和个体特性的生物机体因素。正是这一生物因素所特有的对内外环境刺激的自我调节机制,不停地创造了儿童生命过程中的种种变化。如机体形态、结构、感官特征和神经系统的结构和机能等特点。但是,遗传素质为儿童的发展只提供了一种潜在的可能性,我们说它只是一种潜在的发展可能性,这是因为一方面遗传素质所具有的发展能力,并不会确定地转变为儿童发展的现实。因为儿童的身体和心理的发展变化,都离不开必要的外界条件。身体的发展要从外界吸收营养成分,而心理的发展,更需要有适当的外界刺激,才能调动起儿童机体的自我调节机制,使儿童获得某些发展。
另一方面,遗传素质转变为发展现实的过程,也并不是一种完全取决于外在影响性质的过程,遗传素质自身蕴涵着生物特点的自身演变规律。外界刺激并不能改变儿童机体的成熟规律,恰恰相反,这些规律却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外部刺激可否转变为儿童发展的因素。只有那些顺应了儿童发展规律、可以与儿童自我调节机制产生相互作用的外在刺激,才能在儿童的发展过程中起作用。所以,旨在引导儿童发展的教育活动,就必须把尊重儿童发展的规律作为教育实践的重要原则。例如,训练一个七个月的儿童爬行是完全可能的,但这时训练他走,则由于机体的构造和机能尚未成熟,不仅不可能也无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