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脑风暴】
美国的父母,除了那些非常贫穷的外,实际生活中都遵循每个人都有私事的观念,这和那些幻想“在一起“的想法正好相反。美国父母的事务(包括社会的和商业的)都是他们自己的私事,不允许孩子们的参与和打扰,除非有特殊的重大事件,得到了父母的正式邀请。同样,父母也不进入年轻人的活动领域。然而,中国的情况并非如此。中国的孩子认为理所当然地应该经历或参与大人的事,而成人更是毫不拘束地加入孩子们的活动。这种关系的一个极端表现就是大人可以随便看写给孩子的信件,孩子也可以看大人的信。没有任何事能比下面这个事实更能深刻反映出这种差异了,即美国儿童同他们自己的小伙伴们在一起欢庆他们的生日,父母只为他们做做帮手;而中国儿童的生日是成人欢庆的事,就像婚礼或葬礼的宴会一样,孩子也可能在场,但肯定不是注意的中心。
(资料来源:[美]许娘光.美国人与中国人:两种生活方式比较[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84~85.)
想想,为什么中美两国父母在对待孩子的态度上有如此大的差异?你认为哪种态度比较好?
儿童是什么?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反映了人们对儿童的了解,体现了人们对儿童的认识与看法,即儿童观。儿童观的形成受社会的政治经济的制约,受传统文化思想、哲学、社会学、生理学、心理学的影响,特别是儿童发展理论的影响。对儿童发展的看法不同,儿童观不同,教育儿童的内容、方法以及具体任务也不同,就有了不同的教育观。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才能开展好教育工作。
一、儿童观
(一)儿童观的含义
“儿童”一词,最早从西方引进,中国人更习惯把儿童称为“孩子”。儿童期从什么时候开始,在生理学界大致有四种看法:一是始于出生时;二是始于概念(怀孕的母亲关于儿童的概念);三是始于胎动初觉;四是始于婴儿期结束后。[2]而关于儿童期的下限,大致有两种分法:一种是广义的界定,泛指法定成人年龄以下的人;另一种是根据心理学界对儿童的阶段划分,即分为婴儿期、幼儿期、儿童期、少年期、青年初期(或青春期),当人们在使用这种分法时,较多地把儿童期的下限界定在儿童期或少年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