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幼儿德育的概念
德育即道德教育。“德育实为完全人格之本。”(蔡元培)道德是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形成与发展起来的人们共同生活的行为准则的总和,也是评价人们行为的标准。社会道德在个体身上的再现为道德品质,德育实质上就是社会道德个体化的过程。
《教育发展纲要》指出,“育人为本是我国教育的根本要求”,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是实现我国教育战略目标的重要主题,幼儿教育当然也不例外。
幼儿德育是道德教育的起始阶段。但是,由于幼儿身心发展的不成熟,其个体行为表现尚不宜笼统地上升到品德层次。如幼儿的说谎行为可能因其尚不能分辨真实与想象所致;把幼儿园的自己喜欢的东西拿回家,往往是因其还不懂得公物的属性或对自己欲望的自控能力比较差所致。因此,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实际,幼儿德育应定位为:促进幼儿社会性情感以及适应社会生活能力的发展,培养幼儿基本的社会行为规范和良好习惯,为其良好个性的形成和未来健全人格的发展打好基础的教育。
二、幼儿德育的目标与内容
(一)幼儿德育的目标
幼儿德育的目标是:萌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的情感,发展其初步的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基本的社会行为规范和良好习惯,以及活泼、开朗、友善的性格。
幼儿德育的目标符合幼儿德育的规律和幼儿身心发展特点,融入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二)幼儿德育的内容
幼儿德育内容主要包括发展幼儿的社会性和发展幼儿的个性两个方面。
1.发展幼儿的社会性
幼儿社会性发展是通过其自身的社会化过程实现的。幼儿德育实质上是帮助幼儿完成其社会化过程。在社会化过程中,幼儿逐步了解社会对他的需要与期望,并使自己逐步实现社会的期待,这是一个个体适应社会的漫长发展过程。幼儿的社会化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为社会对幼儿在社会适应与人际交往方面的要求。这两方面构成了幼儿德育的主要的基本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