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要观点
1.传统行为主义的观点
经典条件反射理论:行为主义创始人华生(John Broadus Watson)受到生理学家巴甫洛夫的动物学习研究的影响,认为一切行为都是刺激(S)-反应(R)的学习过程。与洛克(John Locke)的“白板说”一致,华生认为环境是发展过程中影响最大的因素。他认为成人能通过仔细地控制刺激与反应的联结,来塑造儿童的行为;发展是个连续的过程,随儿童年龄的增长,刺激与反应的联结力度也逐渐增强。
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斯金纳(Burrhus Frederic Skinner)继承了华生行为主义理论的基本信条。根据斯金纳的理论,行为分为两类,一类是应答性行为,另一类是操作性行为。前一类行为是由经典条件反射中刺激引发的行为;后一类行为是个体自发出现的行为,其发生频率会在紧随其后的强化作用下增强,如食物、称赞、友好的微笑或一个新玩具,同样也能通过惩罚,如不同意或取消特权等,来减少其发生的频率。
2.社会学习理论的观点
班杜拉(Albert Bandura)强调模仿,也就是观察学习。在他看来,儿童总是“张着眼睛和耳朵”观察和模仿周围人们的那些有意的和无意的反应,观察、模仿带有选择性。通过对他人行为及其强化行为结果的观察,儿童获得某些新的反应,或现存的反应特点得到矫正。
由于观察到他人的行为受到表扬或惩罚,而使儿童也受到了相应的强化,如看到他的一个同伴推倒了另一个同伴,并获得了想要的玩具,该儿童于是也可能在以后尝试使用这个方法,这就是替代强化。除了观察学习过程中的替代强化外,个体还存在自我强化。当自身的行为达到自己设定的标准时,儿童就会用自我肯定或自我否定的方法来对自己的行为做出反应,所以完成拼板游戏的幼儿会为自己拍手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