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幼儿心理发展概论(第2版)

一、幼儿前期儿童心理的发展特点

字体:16+-

(一)动作的发展

1.学会直立行走

满周岁的孩子,只是开始迈步,在学步车里,他可以自如地走动,但是,如果要求他独立迈步,他总是有些害怕,要成人伸出双手保护,或者牵着成人的一只手。他的步子还很不稳,显得僵硬,头向前倾,踉踉跄跄,容易摔倒。

1~2岁行走时还不能自如的原因:

(1)头重脚轻。

①孩子的头和身体的比例与成人相比,明显是头重脚轻。成人头和身长的比例是1∶8,刚出生的孩子是1∶4,2岁时孩子的比例是1∶5。

②孩子头围和胸围相比,1.5岁前是头围大于胸围,1.5岁左右胸围才赶上头围,两者达到差不多的程度,以后的发展是头围小于胸围。

从以上可见,这个年龄孩子的头明显要大,和身体的比例不平衡。同时,孩子的脚相对要小,头重脚轻,走路时自然难以保持平衡。

(2)骨骼肌肉比较嫩弱。

孩子的骨骼系统布满血管,组织还不是很坚实,而且基本上是由软骨组成。因此,支撑身体直立行走不够有力。

(3)脊柱的弯曲还没有完全形成。

孩子生下时,脊柱几乎是直的。他开始抬头时,出现第一个弯曲,即颈椎向前凸起,颈弯曲支持头的活动,因而孩子可以抬头和自如地转头。6~7个月时,出现胸椎向后凸起,支持坐的动作。1岁左右,腰部向前方的弯曲才逐渐成熟。这个弯曲的形成,既支持了直立行走的姿势,又是学习直立行走过程中的产物,如果孩子不学走路,就不会形成这个弯曲。

(4)两腿和身体动作不协调。

两腿和身体动作的协调是走路时全身平衡的保证。孩子在开始走路时,自发地把双臂张开,有时甚至横着走,以求保持平衡。

由此可见,孩子学走路时摔跤是自然的事。成人不必为此惊慌。相反,应该镇静地鼓励孩子自己爬起来,继续往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