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儿童心理发展的概念
儿童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进入成熟之前的整个儿童期的心理发生、发展规律,这些规律揭示了儿童随年龄增长而发生的心理的普遍性和个别性的变化。
人们在认识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过程中,首先通过发现和收集儿童各种心理活动变化的重要事实,描述这些变化,在其中发现典型的、具有重要意义的变化,作为儿童心理发展的指标,从而建立起有关的儿童心理发展常模,即儿童心理变化的普遍模式或共同的发展规律等,然后解释为什么会产生这些变化,进而揭示儿童心理发展结果的共性与个别差异性原因。
(二)儿童心理年龄阶段的划分
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在不同时期会表现出不同的心理发展特点。从毕生发展的观点看,个体的生命发生于妊娠期,即受精卵形成的那一刻开始。儿童出生以后的生理和心理的发展都是以出生前胚胎和胎儿发育情况为基础的,因而现代发展心理学把产前期作为研究个体发展的起点。为此,对儿童心理年龄阶段的划分如下。
阶段一:胎儿期
胎儿期指从母亲受孕到个体出生前的一段胚胎和胎儿发育时期,这个时期约九个月。个体从一个单细胞(受精卵)的有机体发育成五官俱全、脱离母体后能适应人类外部世界的新生儿,他继承了人类种系发展的成果,具备了发展成为人类社会合格成员的潜能。
胎儿的心理特征主要表现有:胎儿的感觉器官已经有了丰富发展,对母体外的声音刺激有初步的记忆和反应,开始建立自己的“身体图像”,同时还出现了有梦睡眠。
阶段二:新生儿期
新生儿期是指个体自胎儿娩出,脐带结扎时开始至出生后第28天。这一时期新生儿在生长发育和疾病控制方面具有非常明显的特殊性,胎儿脱离母体转而独立生存,所处的内外环境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新生儿的适应能力尚不完善,发病率高,死亡率也高。因此,在过去,新生儿一般被描述成脆弱、无助的小生物,还没有为子宫以外的生活做好准备。如今,人们对新生儿的认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