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幼儿园班级管理与环境创设

一、如何引导幼儿的自主学习活动

字体:16+-

【案例1】

某幼儿园在小班下学期的一次“面粉变变变”的科学活动中,教师先请幼儿看看、摸摸、闻闻干面粉,并说说干面粉是什么样的,可以做什么。接着教师播放厨师和面的录像(没有讲解,只有动作)。然后教师提问:干面粉变成了什么?怎么变的?幼儿观看了无声录像,都知道面粉加水变面团。教师说:“接下来请我们小朋友自己试一试,看看能不能像厨师叔叔一样把面粉变成面团。”于是,幼儿一人一个小面盆开始和面。几分钟后,大部分的小面盆里变出了一盆“牛奶”,有的幼儿则举着一双黏糊糊的手不知如何是好。这时,只听见教师大声说:“水不能一下子加很多,要慢慢地、一点一点地加。”于是,教师把幼儿的“牛奶”倒掉一些,再加入面粉。在多位教师的帮助下,幼儿勉强和出了面团。

案例1中的教师没有手把手地教,而是让幼儿进行自主探索和学习,出发点是好的,但是结果却不是很理想。原因之一在于教师没有把握幼儿已有的经验水平。教师这种看似尊重幼儿,体现幼儿主体性的活动其实折射出教师对幼儿自主学习的片面理解。案例1中教师的做法是放任自流,而非自主探索。

教师要想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引导者,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儿童观是人们对儿童的看法、观念和态度的总和,主要涉及儿童的地位和权利、儿童期的意义、儿童的特质和能力、儿童的生长发展特点与原因等。[1]除了有正确的儿童观,我们还要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随着学前教育的发展和人们对学前教育认识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家长和教师认为对待儿童应该本着平等和民主的态度,应该尊重幼儿的发展和需要,注重幼儿经验的习得而非知识的获得。但是在现实中,我们真的是这样做的吗?实际生活中,儿童在幼儿园的生活状态是怎样的?我们又是怎样对待儿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