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1】
一天清晨,子轩给小朋友带来了一包地瓜干。上午加餐的时间,她便把地瓜干分给小朋友吃。彤彤说:“我吃过地瓜干,我妈也给我买过,还有紫薯干,是紫色的。”“我也吃过,我还吃过葡萄干。”“我也吃过紫薯干,还有苹果干呢!”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七嘴八舌地说起自己吃过的食品。
我记得一位老教师曾说过:“教师要做儿童的鼓动者,鼓动起幼儿跃跃欲试的学习热情,点燃那闪烁、跳跃的求知之火。”于是,我问孩子们:“你们还吃过什么或者见过什么晒成干的食品?”“葡萄干、苹果干、香蕉干、白薯干、梨干、橘子皮干、炒茄子皮、豆角干……”“那你们知道它们是怎么变干的吗?”我接着问。“我看见奶奶把茄子切开,切得可薄可薄,然后晒在阳台上,就晒干了。”“我见过姥姥把辣椒穿成串挂在阳台上。”“我爷爷家每年都种很多白薯,我奶奶把白薯蒸熟了,然后切成条,放在太阳下晒,就成白薯干了。”“我还吃过杏干,是我妈妈给我做的,她把杏掰开放在盘子里,然后放在微波炉里,一转按钮一会儿就变干了,酸酸甜甜的,可好吃了。”
【案例2】
户外活动结束后,孩子们都回到了班里。航航手里的新伙伴吸引了小朋友们的注意。“你从哪儿找的?”“它吃什么啊?”“它妈妈待会儿找不到它了。”“你要把它带回家吗?”班里一下子热闹起来,显得有些吵,好多幼儿都没顾得上喝水上厕所。老师看到他们吵吵闹闹,大声呵斥道,“你怎么那么恶心啊?我数三下,你们把它丢草地里去。丢完去洗手!”孩子们都不敢说话了,航航看了看手里的小虫,慢慢走出去,依依不舍地把小虫放下。
在案例1中,孩子们随机产生的兴趣点让教师产生了新的想法:何不依据孩子的兴趣,和孩子一起晾晒,让孩子在操作、感知过程中获得多方面的发展呢?结合大班幼儿的特点,该园教师开展了“开心晾晒”的区域活动。经过讨论,老师和孩子们决定先了解、收集各种晾晒的方法,以确定用什么方法晾晒;再一起准备工具,布置晾晒的展台和架子;最后一起进行晾晒。在晾晒过程中,有的“干”长毛了,孩子们通过自己的观察、比较找出了长毛的原因,并进行了改进。活动开展得轰轰烈烈,孩子们始终保持着极高的热情,最终孩子们和老师一起收获了自己晾晒的成果,并送给其他班的幼儿和老师品尝。[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