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1】
区域游戏时间到了,小强迅速跑到了小超市,带上游戏牌,穿好工作服,开始了自己的工作。他把货架上的商品码齐,见没有客人光顾,就站在超市门口,开始大声招呼客人:“超市促销打折了!大家快来看看呀!买一赠一了!”他响亮的喊声吸引了很多小朋友的注意。
“我想买一瓶可乐,多少钱啊?”
“10块。不过今天打折,7块钱就可以了。”
“那我要两瓶”。
“好。你想要冰镇的吗?冰镇的也是7块钱。”
“那我要一个冰镇的,一个不冰镇的。”
“好。欢迎下次光临!”
【案例2】
户外体育活动,老师给每个幼儿发了一个跳绳,并教他们怎么跳,然后让孩子们自己联系。薇薇一个人站在那里,拿着跳绳动也不动。老师看到了走过去问她:“你怎么不跳啊?”这不问不要紧,一问薇薇的眼泪掉了出来,也不说话。老师蹲下来,问她:“你是不是还没有学会怎么跳啊?”薇薇不说话,点了点头。“没关系啊,你可以问老师呀。而且你要动,不动怎么能学会,对不对?”薇薇点点头,还是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
实践经验告诉我们,每个幼儿都是一本书,一本独一无二的书,没有任何两个幼儿的个性是完全相同的。案例1中的小强,外向、活泼,善于与人交流;案例2中的薇薇,内向乖巧,不善言辞。教师在对待这样两种完全不同的幼儿时会不会采取不同的态度?我们会不会不自觉地喜欢小强那样的幼儿,而忽视薇薇这样的幼儿?
如果我们每顿饭都吃一种菜,即使做得再美味也会让人索然无味;当我们欣赏一个画展,如果每一幅画都千篇一律,即使画得再美也会让人厌倦。成人看待事物都喜欢那些千变万化的,幼儿更是如此,而教师就是幼儿世界的画师,他笔下的幼儿都有着自己不同的个性特征。有时,我们会在不经意中对孩子们这样说:“你们都应该像某某小朋友那样,看他拼的小船,看他想出的办法多好呀。”其实,我们有什么理由要求其他的孩子都跟某一个孩子一样呢?每个孩子都有他不同的个性、不同的想法,教师的职责就是要帮助幼儿形成自己的个性,让孩子充分发挥出他的潜能,形成良好的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