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1】
开学初,新一批小班幼儿开始入园,很多孩子出现哭闹、情绪不稳等现象。青青属于分离焦虑症较严重的孩子,从家长把他送到幼儿园开始就哭闹着要回家,上课也不能集中注意力,课外活动紧跟着老师寸步不离,午休依然会哭闹不肯入睡,就这样持续了几天,青青发烧了,家长和老师们都感到既心疼又无奈。
【案例2】
小美和小庆是一对好朋友,有一天为了争一个玩具,两个孩子起了争执。小美在小庆腿上掐了一把,小庆则在小美背上咬了一口。两个孩子都没有向老师报告。第二天,小美的爸爸一大早就拉着小美找到班主任,说昨天他们班的小庆欺负了小美,身上被咬破一块皮,非找小庆家长要说法,并一定要让班主任老师给个解释。
【案例3】
孩子们最喜欢的户外活动时间到了,一个个欢呼雀跃,恨不得马上奔到操场上。主班王老师和配班李老师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两人配合着整理好队伍,让孩子们有序地来到活动场地。王老师向孩子们讲解今天的游戏内容和注意事项,同时李老师也开始准备游戏材料,并把材料摆放到合适的位置。活动开始了,王老师负责整个游戏过程,李老师则专注于维持纪律,保证孩子们不受伤害。看孩子们玩得高兴,老师们也情不自禁地加入他们当中。
幼儿园因其教育对象的特殊性,相应的管理工作也会有所不同。幼儿园班主任既有对成人——配班老师和保育员的管理,又有对幼儿的管理;既有对生活的管理又有对教育教学的管理;既是上传下达的枢纽,又是沟通学校和家长的桥梁。因此,幼儿园班主任的工作不仅是烦琐中要求细致,更加强调工作的艺术性。
幼儿园生活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个关键转折期。当他走出围着他转的家庭,走进一个集体,开始一个老师照看十多个小朋友的集体生活时,由于自身条件和所处环境的不同,各自表现也会有所不同。有的幼儿会高高兴兴入园,结交新朋友,能够很好地听从老师的安排;有的幼儿由于对亲人的依恋,出现暂时的分离困难,但能很快地转换情绪,融入幼儿园生活当中;有的小朋友则表现得比较激烈,他们撒娇、哭喊、打闹,不愿意与老师接近,不愿意与小朋友们交流,出现严重的分离焦虑症。美国一位心理学家研究发现,早期的分离焦虑症如果比较严重的话,会降低孩子智力活动的效果,甚至会影响其将来的创造力以及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因此,作为拥有较高专业知识和业务素质的幼儿教师不能对幼儿的分离焦虑情绪采取置之不理的方式,而应及早采取措施减轻,以利于儿童能力的发展和健全人格的形成。从案例1中可以看出,新的陌生环境和集体生活难免会让一些幼儿产生心理上的起伏,为了让幼儿尽快适应新的环境和集体生活,班主任教师就要发挥重要作用。首先,要让幼儿对教师产生亲近感。而亲近感的获得,源自教师给予孩子充分的爱。教师要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如孩子病了,教师要像妈妈一样搂抱他,亲亲她,让孩子感受母亲般的爱。教师还可以一同分享幼儿们的快乐与幸福,走到孩子们的游戏当中去,做孩子的游戏伙伴。其次,要有耐心。面对琐碎的幼儿班级工作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对于幼儿的哭闹不是一味呵斥,而是要了解幼儿为什么会哭闹,细心观察,耐心询问,从而帮助幼儿顺利度过入园焦虑阶段。最后,做好家长的工作。因为缓解儿童的入园焦虑不仅仅是幼儿园方面的责任,家长的作用也是极为关键、不容忽视的。对此,幼儿园班主任要做的就是在幼儿入园前对家长有一个关于幼儿入园的指导,如家长要给孩子提供练习生活自理技能的机会,如自己吃饭,穿衣等;家长还要给幼儿做好入园的思想准备工作。在幼儿入园后,班主任要保持与家长的及时沟通,把幼儿的实际情况报告给家长,让家长放心。家长放心,幼儿才能安心,这对解决入园焦虑有一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