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1】态度VS能力
在工作报告会上,任职多年的霍老师是这样评价新的配班小张老师的:小张老师做事勤快,是做事果断型的,她还比较积极。她是这学期转来的,对我们班孩子都不熟悉,孩子名字也叫不上来,她来了第一件事就是把孩子的座次表抄了一份,先把名字都记住了;然后了解每个小孩的情况。我觉得一个人的主动性非常重要,如果她不是很想投入到我们班的班级工作当中去的话,她根本就不会这么快地去了解孩子的名字,所以我就要支持她。她是从别的班转到我们班来的嘛,我要把这种主动性让出来。她工作要是不主动,我们班后面两年的工作就会回到从前。[1]
【案例2】新教师VS老教师
徐老师是一位有多年教学经验的老教师,而她的搭班方老师是一位刚从师范学校毕业的新教师。这天,区域活动结束,值日生小瑞负责协助方老师做活动室的整理工作,到离园时间了,仍不见他们回来。徐老师跑到活动室一看,方老师正热火朝天地收拾着,小瑞则是吊儿郎当地把玩具往收纳箱里丢。徐老师顿时不高兴了,“怎么还没收拾好?小瑞你怎么回事,那样散漫的样子可不行。”这话似有责怪方老师不督促小瑞的意思,但出于对徐老师的尊敬,方老师没有吭声,随着下了楼。等把小朋友们一个个交到家长手里后,方老师主动找到徐老师说明情况:“刚刚小瑞的行为是一种无害化的消极行为,他的目的也许只是出于引起我们的注意,哪怕是得到否定都会引起他的‘炫耀’。您对他的吊儿郎当很生气就正中他的下怀,有可能导致这种行为再次出现,所以最好的解决方式就是忽视他的消极行为,等待出现值得赞扬的适宜行为时再加以正面强化,以此慢慢改进。”徐老师听了,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