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1】
每次区域活动之后是姚老师比较头疼的时候。因为总是有些孩子不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姚老师,美嘉把图书角的绘本撕破了。”姚老师走过去一看,可不是,绘本《鳄鱼怕怕,牙医怕怕》的封皮已经被撕掉了。美嘉看到姚老师就低声地说:“姚老师,对不起。下次我不会撕书了。”姚老师刚想告诉美嘉以后要爱护书,却又听到有小朋友喊:“姚老师,张树元把娃娃家里的桌子弄破了。”每次活动区都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状况,而且活动结束后,还需要姚老师把孩子们刚才玩过的区域重新整理,为此姚老师也很烦恼。
【案例2】
小朋友们正在吃午饭,明明说:“老师我想上厕所。”老师允许后,明明跑进了厕所。不一会儿,就看到他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又开始吃饭。这时坐在他旁边的雨菲说:“老师,明明他刚才上厕所没有洗手就回来吃饭了。”老师见状走过去问明明是不是没洗手,他不好意思地点了点头。明明总是在上完厕所后不洗手,老师每次都要提醒他,要是没提醒他就不洗手。
案例1中的幼儿在区域活动的时候,没有养成爱惜物品,遵守活动规则的良好行为习惯。英国作家萨克雷说过:“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这句话道出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我国教育家陶行知曾说:“凡人生所需之重要习惯、性格、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这揭示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应及早抓起。首先,幼儿期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学前教育阶段是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期,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比知识的获得更重要。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可以纠正和改变当前幼儿教育中一定程度上存在的重幼儿认知教育、轻幼儿行为培育的倾向。其次,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是由儿童行为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的。最后,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是促进幼儿真正地全面、和谐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