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

一、幼儿社会性学习与发展的特点

字体:16+-

幼儿的社会性学习与发展和其语言能力、科学探究能力、艺术审美能力等的发展相比,表现出鲜明的特点。了解幼儿社会性学习与发展的特点,可以帮助我们更科学地看待和实施幼儿园社会教育。

(一)幼儿社会性学习与发展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进行

幼儿是在与其所处的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中来获得知识技能、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实现社会性发展的。也就是说,幼儿的社会性学习涉及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生活中随时都有社会性学习的因素。例如,幼儿在与同伴的游戏玩耍中,学会了如何与同伴交往、遵守游戏规则;在入园看到老师亲切的笑脸、听到老师贴心的问候时,体会到被接纳的幸福并学会了文明礼貌;在每天的独立进餐、午睡中,体验到了成长的自尊与自豪,养成了独立自主、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良好习惯……所有这些,都有力地说明:幼儿的社会性学习与发展是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随机地、甚至是无意识地进行着的。

要懂得这一点,教师应有意识地为幼儿营造良好的社会性学习与发展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在各种活动中有意识地对幼儿进行社会性的教育和引导。例如,在活动室里张贴站姿、蹲姿、递物接物、微笑、握手等图片,幼儿看到了就可能会主动地模仿学习;在进餐前引导幼儿念感恩词,可以启发幼儿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有感恩的心;在两个小朋友发生矛盾争执时,不强行严厉责备呵斥,而是通过巧妙的引导帮助他们学会互相谦让和宽容……

幼儿在生活中随时进行着社会性的学习与发展,这就为教师对其进行社会教育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但是,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如果教师处理不当,也会给幼儿的发展带来消极的影响。例如,当幼儿穿衣服拉不好拉链时,教师的一句“你怎么这么笨呀”,可能会使幼儿的情绪瞬间低沉,并产生“老师不喜欢我”“我太笨了”等消极的自我意识;教师偶然随手抛扔纸团的行为,可能会被看到的幼儿视为潇洒漂亮的榜样而加以模仿练习。《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提到,教师应“重视自身日常态度言行对幼儿发展的重要影响与作用”。也就是说,幼儿教师应谨慎自己的一言一行,以免在无意中误导、伤害幼儿,影响其社会性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