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

二、幼儿人际交往的特点

字体:16+-

3~6岁幼儿在交往范围逐渐扩大的同时,其交往对象也不断增多,这一时期幼儿的交往态度和交往能力也有了很大的发展,交往范围和交往内容更加广泛和丰富。3岁起,他们开始走出家庭,跨入幼儿园,会发现自己的某些愿望和行为与别人不一样,甚至常常会受到外界的限制和干涉。在与其他幼儿相处的过程中,也逐渐学会了怎样与同伴合作、分享、协商;怎么处理拒绝与接受、支配与服从以及竞争与合作的关系等。美国心理学家帕顿,根据幼儿在自由游戏中的社会交往关系和协同程度,将幼儿的社会性行为分为无所用心的行为、旁观行为、独自游戏、平行游戏、联合游戏以及合作游戏等6种行为。但是,在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水平不同,人际交往的特点也不同,教育侧重点也就因此具有差异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3岁左右幼儿人际交往特点

3岁的幼儿进入幼儿园,虽然人际交往的范围已经由父母和其他亲人之间,扩大到同伴。但是他们在游戏中的交往常常是非社会性的,他们很愿意与同龄的小朋友玩,但他们之间的交往是没有什么联系的,彼此之间互不打扰,各玩各的,这一时期的游戏形式多以独自游戏或平行游戏为主。因此,小班幼儿人际交往教育的侧重点是培养幼儿喜欢、乐意与成人和同伴交往的态度。

(二)4岁左右幼儿人际交往特点

4岁的幼儿已经具有具体形象性思维的特点,自我意识也有了一定的发展,他们与同伴的交往进一步加强,但同时竞争意识逐渐发展,争吵和告状成为该年龄段幼儿典型的行为。同伴之间的联合游戏也逐渐增多,并且成为主要的游戏形式。在游戏中,幼儿之间的交往呈现多种形式,不仅有语言形式的交流,同时会有动作和行为的交往;有的幼儿能够主动寻找自己的游戏玩伴,形成良好的游戏氛围,而在游戏中的争吵行为也逐渐增多。但是,这种争吵是幼儿心理接触的撞击,在争吵和告状中幼儿学会对服从和坚持的选择,最终获得合作、协调的能力。并且,这一时期幼儿合作时间明显较长。因此,中班幼儿人际交往教育的侧重点在于帮助幼儿学习交往的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