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

二、幼儿园社会环境和社会行为规范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的基本结构

字体:16+-

(一)运用多种方式引出活动主题

所谓引出活动主题,是指教师在活动开始时,运用多种方式或直接或间接地告诉幼儿,本次活动究竟要做什么,如参观某一社会环境,观看图片、影片,或者讲故事来认识社会环境,学习相关的社会规范。在引出活动主题时,教师要灵活地采用多种方式,如唱相关的儿歌、直接告知等方式,激起幼儿对活动的好奇心和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二)引导幼儿充分观察认知对象

此环节的主要目的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使幼儿对新的认知对象,如社会环境和社会行为规范进行初步的认知。外出参观、实地观察等都是幼儿社会认知和社会学习的主要形式。因此,在社会环境和社会规范认知教育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观察的重要作用,让幼儿在自己细致的观察中认识新的认知对象。例如,在活动“参观超市”中,教师要带领幼儿到超市进行实地观察,观察商店里有哪些工作人员,有哪些种类的商品,商品是怎样摆放的,顾客又是如何购物的,在超市购物应遵守哪些社会规范等。

(三)组织幼儿自由表达、表现自己的认知体验

通过前面的活动,幼儿对新的认知对象已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这时,教师有必要提供一个供幼儿交流、讨论、对话的平台。以“参观超市”的活动为例,参观结束后,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对话交流,“我在超市里看到了什么,它放在哪个货架上?”“我在超市里看到顾客是如何买东西的?”“在超市中看到哪些不文明的行为?应该怎样做才是文明的行为?”此外,教师也可以让幼儿把自己在超市里看到的不文明现象画出来和说出来,供大家交流评价。这样的表达、表现,有助于加深幼儿对新的认知对象的认识。

(四)引导幼儿正确认知社会环境和社会行为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