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适应社会,转换角色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从学生到社会的过渡阶段。大学毕业生从高校走向工作岗位,就表明这个过渡阶段已经结束,个体已全面进入到社会化阶段,大学生的角色也由学生变成了职业人。这也就开始了职业适应期。在这个阶段,大学生的素质既存在着适应职业要求的方面和环节,也存在着不适应职业要求的方面和环节。这就要求大学生发挥主导和主体作用,根据环境变化和职业要求,对自己的特征进行再评估,并不断调整自己的认知与行为,最终达到个体内心与外在,个人职业行为与职业要求相对匹配的状况。职业适应除了受到个体因素影响外,还要受到职业环境和职业因素的影响,所以不同的人在职业适应中所面临的困难不一样,职业适应的时间长短也不一样,职业适应的内容和方式也因人而异。但所有的人职业适应的结果无非是两个:一是个体通过不断调整与提高,使个体完全适合职业的要求,愉快地工作下去,并向职业理想而迈进;另一个是经过一段时间,大学毕业生自身仍无法适应职业的需要,无法满足职业的基本要求,无法实现个体与职业的协调,最终可能会离开了这个岗位。因此,大学生能否尽快适应社会,就成了其事业发展的关键一步。
一、毕业生就业后的社会角色转换
社会角色是指人们所处的特定地位和身份所决定的一整套规范系列和行为模式,是人们对具有特定地位的人的行为的一种期望,是社会群体的基础。社会角色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尤其是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它的内涵将更为丰富。
社会角色的本质是社会赋予人的社会权利与社会义务的统一体。它反映了每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在人际关系中的位置,是个人身份的显示。角色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相对的。因此,人们总是同时扮演着各种不同的角色。这些角色是由个体的人在不同时间、不同场合、不同环境占据着不同的社会位置,履行着不同的社会义务,遵循着不同的社会规范而确定的。例如一位大学生,在学校里对于教师而言是学生,在家时对父母来讲是子女,在社会上对于商店营业员来说是顾客等。一个人总是集多种角色于一身,与他人产生交往并进行互助活动,由此参与社会生活。但是,由于该客观主体的主要任务是读书学习,因此他在社会中扮演的主要角色是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