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量表》第一版
《量表》第一版是在适宜我国文化和国情的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观指导下,通过对美国ECERS-R[4]指标内容的大幅度修订,并增设全新的“集体教学”子量表的基础上编制而成。《量表》第一版包含8个子量表、51个评价项目,分别为:(1)空间与设施(9个项目);(2)保育(6个项目);(3)课程计划与实施(5个项目);(4)集体教学(7个项目);(5)游戏活动(9个项目);(6)语言推理(4个项目);(7)人际互动(5个项目);(8)家长与教师(6个项目)。
为增强每个项目下评价内容的逻辑性,《量表》作者为每个项目下创设了若干“子项目”——评价的维度。这是《量表》区别于ECERS-R的重要结构性特征之一。每个子项目均包含“1-3-5-7”四个等级指标来界定不同水平的质量。这样,《量表》第一版共包含177个子项目,685个等级指标。
在评分方式上,《量表》第一版沿用了ECERS-R的李克特7点评分:1分=不适宜;3分=合格;5分=良好;7分=优秀。子项目的可能评分是:1、3、5或7。项目的评分是依据各个子项目(等级指标)的得分情况,采用由低到高推理规则进行计算,可能的得分是1~7的自然数。子量表得分为本子量表下被评分项目得分的均值(某些项目如果被评为“不适用”则不计入均分);量表总分为所有被评分项目得分的均值(而不是子量表得分的均值)。
研究团队采集了一定规模的数据,运用多种理论和方法对其进行各种信度和效度指标的检验。[5][6][7][8]各种证据表明,第一版《量表》具有良好的测量学特性,有潜力成为中国文化情境中优秀的托幼机构教育质量测量工具。该《量表》随后也被应用于一系列的研究之中。[9][10][11]
(二)《量表》第二版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