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外学前教育史

第二节 鲁迅的学前教育思想

字体:16+-

一、生平和教育活动

鲁迅(1881—1936年),浙江绍兴人,中国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鲁迅年幼时家境较好,13岁时,家境开始败落。为了避难,鲁迅到乡下的祖母家度过了很长一段时间。家庭的变故,使得鲁迅从少年时就体验了人生的不易,特别是下层人民生活的艰难。

1898年,鲁迅进入南京水师学堂学习,后来进入南京路矿学堂,在这里学习了数学、物理、化学等自然学科。同时,他接触了赫胥黎的《天演论》,这使鲁迅认识到一个民族要想生存和发展,就要有自强、自立的精神。1902年,鲁迅赴日本学习医学。后来他发现,医学救不了中国,于是弃医从文,认为“医治国民的精神比医治国民的身体更加重要,从而从事思想启蒙运动”,想以此唤醒国人,改变中国人的精神。从日本回国后,鲁迅从事教育工作,曾在教育部和十多所大中专学校供职,有着近20年的工作经历。1936年10月,鲁迅因肺结核病逝于上海。

鲁迅一生不仅把教育工作当作自己的职业,更把它当作实现自己理想和抱负的途径。他对儿童教育有着独到的见解。其教育思想隐含在他所著的杂文、书信中,如《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上海的儿童》《我们怎样教育儿童的?》《看图识字》《从孩子的照相说起》《河南卢氏曹先生教译碑文》等。[5]在《狂人日记》中,鲁迅强烈批判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及《故乡》中,指出儿童应该有他们的游戏和自由生活。

二、对传统儿童教育的批判

鲁迅从小就接受传统的教育,对传统教育的种种弊端深恶痛绝。在教育实践的过程中,鲁迅经历了不同时期的教育变革,从早期资产阶级改良派开始学习和宣传“西学”,废除科举制,建立新式学堂,到1912年民国政府成立后推行民主主义的教育方针等,这些虽然都不同程度地对传统教育进行了改革,但仍然保留着传统教育的痕迹。鲁迅对当时的教育有着清晰的认识,针对传统教育存在的弊端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