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近代法国学前教育
奥柏林于18世纪末创办的编织学校被看作法国近代学前教育的开端,此后法国出现众多托儿所。19世纪30年代起,法国学前教育机构开始由教育部管辖,政府把托儿所视为公共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力地推动了近代学前教育的发展。
(一)奥柏林与近代学前教育机构的产生
奥柏林(Johann Friedrich Oberlin,1740—1826年)是法国新教派的一名牧师。自1767年担任布鲁德堡教区的牧师后,奥柏林积极通过经济、社会及教育方面的改革活动,改善该地区居民的生活和教养水平。他对教育方面的改革尤为重视,在教区内举办成人教育讲座,设立小型图书馆,增设学校数量和类型。
1770年,奥柏林创设了以3岁以上幼儿为招生对象的编织学校。编织学校设有两名指导教师,一名作为手工技术指导,另一名作为文化和游戏方面的指导。此外,奥柏林还在学校里挑选了一些年龄大的女孩担任“助教”。学校教育内容包括:标准法语、宗教赞美歌、格言、采集和观察植物、绘画、地理、缝纫和编织等。通过教授正确的语法,使孩子们理解法语的赞美歌和说教;通过手工的传授,培养孩子们的勤劳精神。编织学校的目的是通过把孩子们置于有规律的监督下,创造出一种有秩序的生活。学校开设时间为每周两次,功能以教育为主。
奥柏林将编织学校作为开发教区的社会、经济以及增进居民福利的重要环节,因此,编织学校具有重要地位。在这一点上,奥柏林的学前教育思想和实践是具有新意的。一般的幼儿教育史,也都把奥柏林的编织学校看作是近代幼儿教育设施历史开端的象征。[9]
(二)托儿所运动
1.托儿所的出现及发展
法国托儿所的诞生和发展有着深厚的历史基础。受工业革命及经济危机的影响,法国失业人士开始增多,资本家为获取更多的利润,雇用了大量廉价妇女和童工,贫民和工人阶级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罢工和暴动频发。出于对贫苦农民、工人及儿童的同情,更出于社会稳定的需要,保育两岁以上儿童的“托儿所”诞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