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雅克·卢梭(Jean Jacques Rousseau,1712—1778年)是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卢梭提出的自然教育思想对世界近现代教育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一、生平活动与著作
卢梭出生于瑞士日内瓦,父亲是个钟表匠。卢梭出生后不久,母亲逝世,卢梭由父亲抚育。10岁时,他的父亲为当局所不容而逃离瑞士,从此,卢梭开始了不稳定的生活。他唯一一次受正规教育是在波塞学习了两三年拉丁文、数学和绘画。13岁时卢梭就开始自谋生计。他当过学徒、杂役,为人抄写过乐谱,做过家庭教师。寄人篱下所遭受的屈辱和冷遇,长期漂泊不定的贫困生活,萌生了卢梭对于“残暴和不正义”的反抗意识。
1742年,卢梭来到巴黎,不久他结识了伏尔泰、狄德罗、达兰贝尔、孔狄亚克等学识渊博者和思想家,并参加了《百科全书》的撰写工作。1749年,法国第戎学院悬赏征文。卢梭的文章《论科学和艺术的复兴是否有助于敦风化俗》被选为首奖,并由此博得声誉。文章论述了科学与艺术只是为少数人所享有,因而助长了贵族的骄奢和对弱者的掠夺,败坏了社会风气,并给人民带来了灾难。1753年,卢梭又发表了第二篇应征文章《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在这篇文章里,他明确指出私有财产是人类不平等的根源,也表达了建立新社会的愿望,孕育了教育“回归自然”的思想。
1762年,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出版。在这部不朽的社会名著中,他进一步阐明了自己的民主主义政治思想。同年,长篇教育哲理小说《爱弥儿》问世。卢梭在这部构思20年,撰写3年,精思熟虑的杰作中,对当时法国腐朽的政治、宗教特别是教育进行了猛烈抨击。他对摧残儿童身心的封建主义教育,疾之如仇,无情地揭露了其压抑儿童个性的种种弊端,要求加以根本改造,并提出培养真正符合社会需要的新人的构想,描绘了一幅培养新人的蓝图。这部讨伐传统教育的长篇檄文,刚一发表,就轰动了整个法国和西欧。法国政府下令逮捕卢梭,焚毁《爱弥儿》。卢梭被迫逃到瑞士、普鲁士及英国等欧洲各地。1770年,卢梭返回法国,避居于巴黎市郊。之后,他又完成了自传性著作——《忏悔录》。1778年,卢梭因患大脑浮肿在巴黎近郊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