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作为最早创办综合高中的国家,综合高中设立之后,从制度到实施一直在迎接各种挑战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完善,其实践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历史阶段。
(一)20世纪20年代以后的变革
这一时期的变革主要是课程生活化,包括强化生活类或实用类课程,增加选修课和学生选课自由,关注最低毕业标准。综合高中有三大功能,20世纪20年代初期,综合高中主要受进步主义教育的影响,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和从做中学非常流行,儿童中心主义成为时尚。在儿童本位思想的指导下,生活被置于优选的地位,综合高中具有很强的实用主义倾向,过分注重实用。30年代以后,劳动、家政和商业学科的比重越来越多,综合高中的内容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更加紧密。与此同时,综合高中的升学功能和就业功能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这种教育适应生活的状况在50年代受到尖锐的指责,最核心的问题就是综合高中制度的设置降低了学生的科学文化水平,或者说导致了教育质量下降,既表现为学术性下降,又存在职业技能训练不足。这些批评者中最有影响的是贝斯特、斯密斯和科南特,人们批判这种过分强**育适应生活的教育主张,并很快达成了共识。社会普遍要求学校包括综合高中对基础学科的教学予以重视。虽然这种舆论具有深厚的冷战时代背景,但的确也戳到了综合高中的痛处。
(二)20世纪50年代以后的改革
这一时期的变革主要是课程学术化,包括减少必修课,增加理论课,加大课程难度。20世纪50年代后,随着苏联卫星率先上天,提升美国高中教育质量的问题摆在了面前。科南特认为,综合高中在进步主义教育思想影响下,长期偏重实用知识和能力,过于强调学生的个人经验和对生活的适应,忽视系统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授,导致了美国教育质量的下降。[2]针对过于强**育适应生活而忽视学生系统文化知识学习的问题,科南特认为只有改革综合高中的教学目的、制度和课程,才能提高综合高中的教育水平。为了提高综合高中教育质量,科南特组织了新的教育改革委员会,建议从课程改革入手,要求把数学、英语、自然科学、社会研究和外语作为所有学生的必修课程。根据改革要求,美国很快修订了课程标准,在教材中不仅增加了理论知识的比重,强调学科的基本结构,而且增加了最新的知识内容,并大大缩减选修课数量,加强了学术教育,把数学、英语、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外语作为所有学生的必修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