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在高中教育性质及综合高中特点认知方面的共识,使得以此为理据的综合高中课程目标的设置,在不同国家或地区呈现出一些共同的特征,这也成为综合高中课程目标设计的依据。具体来说,它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注重为学生未来的持续发展奠定共同的基础。这里的“基础”是“相对于专门的、职业的、实用的、技术的教育而言的,是赋予人们生活中必须具备的各种知识、能力、思想、信念修养等素质的教育,对于从事任何职业的人来说都是必需的”[2]。它要求综合高中不仅重视基础教育阶段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掌握,而且还要重视培养学生面向未来学习与生活的基础学力。为此,实施综合高中模式的国家普遍强调面向全体学生开设“核心课程”(或称为“共同的基础课程”),为学生今后的多种选择和终身发展奠定相对宽广的基础。
第二,注重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充分的支持。相对于传统的“非普即职”的教育模式,综合高中不再将办学目标简单地聚焦在为升学或为就业做准备,而是将关注点从学生某方面的发展转向全面发展,使“培养全人”成为综合高中的内在追求,并由此形成了将学生知识技能的学习与多方面能力发展相结合的课程目标导向。例如,澳大利亚联邦教育部明确规定,综合高中要重视培养信息收集和处理、思想和信息交流、活动计划和组织、与他人合作、数学方法和数学技术运用、问题解决六种能力;而台湾《综合高级中学课程纲要总纲》中也提出,要“培养学生认识自己、发展潜能与终身学习的能力,进而尊重和关怀不同族群文化,培养宏观的国际理解能力,并运用科技与信息、主动探索、学习及有效解决问题的基本知能”。
第三,注重为学生的适性发展提供可供选择的机会。这里的“选择”又分三种情况。一是发展方向的选择。例如,美国通过职业课程、学术课程和普通课程实现学生校内分流,日本则以通识教育、升学准备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为面向不同发展道路的学生提供支持;二是专业性的选择。例如,法国通过高二、高三的文学专业、经济和社会专业、理科专业等课程进行专业定向;瑞典以国家设置的艺术、商业管理、建筑、电力等17个课程门类供学生选择;三是个性化的选择。在区分发展道路和具体专业的基础上,诸多国家和地区还致力于提供极为丰富的课程模块或选修课程,引导学生制订个性化的课程计划,为学生的兴趣爱好提供必要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