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她”字的文化史:女性新代词的发明与认同研究

一、康白情、俞平伯等人与“她”字初入新文学

字体:16+-

据笔者考证,1919年5月20日,也就是五四运动爆发后第16天,24岁的北京大学学生康白情在《晨报》上发表《北京学生界男女交际的先声》一文,其中就已两次在女性第三人称代词意义上使用了“她”字,而且在此后四个月,也就是1919年10月之前,莽莽神州,似乎也只有他一人热心于“她”字的书写,因此我们要称康白情为中国实践“她”字书写的第一人,应不为过[2]。

这个对“她”字情有独钟的康白情,1895年出生于四川省安岳县,1917年22岁时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1918年年底与傅斯年、罗家伦等发起成立新潮社,很快成为当时新文学青年和学生运动的著名领袖人物之一。1919年7月1日“少年中国学会”正式成立后,他又成为该会的重要成员。在郭沫若《女神》问世之前,康白情和俞平伯两人,还堪称当时成绩最为突出、影响最大的青年白话新诗人。了解这一点,于我们理解何以“她”字要由康白情其人来率先付诸实践,或不无助益。

图10 少年中国学会部分成员合影。右数第5人为最早全面实践“她”字书写的康白情

1.“男女同校”与康白情对“她”字的最早试验

虽然,由康白情这位热心新文化运动、勇于革新的“新青年”率先接受刘半农的设想,创造性地使用“她”字并不让人感到奇怪,但他之所以能于此时毅然尝试,仍有值得一提的思想背景,那就是五四运动时期“男女同校”和“男女正当交际”的时代新潮,在北京等地正蓬勃兴起。

还在五四运动爆发之前的1919年4月,康白情就在《妇女杂志》上参与讨论有关“男女合校”问题,主张男女学生之间应该有正当合理的交往。“五四”那天,康白情的新潮社同道徐彦之仍在《晨报》连载《男女交际问题杂感》一文。5月6日至10日,康白情又在《晨报》连载《大学宜首开女禁论》,强调“这女禁问题,就是那和他异物同性的‘黑奴问题’”,呼吁处于“征服者地位”的男子,应该“抛弃我们的特殊地位,倾注我们的十分同情,兴这种义战去解决他”。次日,罗家伦也加入到讨论中来,在《晨报》发表《大学应为女子开放》一文,给予声援。这样,“男女同校”的呼声就在社会上逐渐高涨起来,并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