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北京:城与人

五 生活的艺术

字体:16+-

说“北京文化”,上述“家族文化”、“商业文化”、“建筑文化”等等自是大端。但你也已看到,对于“大端”,京味小说所提供的,是一些较为浅近的说明。京味小说展示北京文化,所长必不止在这上头。所谓“文化”,即人类各种外显或内隐的行为模式及其符号化。文化热的热点向在哲学,素所冷落的是更为基本的人的生存形态及其演化。“文化”在人们习焉不察的衣食住行中,在最不经意的“洒扫应对”、“日常起居”之间——尤其注重人伦日用的中国。北京文化的凡俗性质,或许能启示一种文化探索的眼光的吧,京味小说的北京文化发掘,正体现了这种眼光。因而当我们由那些大题目转向诸如北京人“生活的艺术”、北京人的“方言文化”这些更为平易俗常的方面,我们突然发现了京味小说易于被忽略的那一部分文化蕴涵。这些也属于使京味小说获得独特性的东西。

即使简单的梳理也不难使你发现,当代京味小说往往取材于闲暇中的北京人,或曰北京人生活中的闲逸场合:遛弯儿的北京人,会鸟儿的北京人,泡茶馆、小酒馆的北京人,票戏的北京人,下棋的北京人,神吹海哨(或用了时新的说法“侃大山”)的北京人,等等。当代作者似乎爱写也善写“闲情”,这一点上即不同于老舍。老舍所写虽然也常常是日常生活情景中的北京人,对于情境的选择却没有上述的严格和明确。对于北京人生活的各种场合,他几乎无所不写。这种不同,可以解释为两代作者的不同功力,也可以解释为不同意图、心态,即上文已经提到过的,老舍对于北京文化的批判倾向,和当代作家的展列以至把玩、鉴赏态度。说白了,当代作家较之老舍,更珍爱的是“风格”而不尽是“思想”。老舍的一支笔极能传达北京人的生活情趣,却又只是在当代京味小说这里,情趣才成为值得抽出细细地咂摸品味的东西,独立的被认为有特殊价值的审美对象。这不消说是当下文化热所鼓励的一种态度。作为创作心理背景的,则有大动乱后哲学人生观的微妙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