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变中前行:二十世纪中国学术掠影

中编 史学发展的走向

字体:16+-

浅言史学书评

我非书评专家,仅从书评读者的角度谈点浅见。总体地说,大陆史学刊物基本以论文为主,其书评部分不仅质不高,量也太少。我们当然不一定要像西方学刊那样刊载书评的篇幅多于论文,但以现在史学书籍出版的数量和速度言,各刊物的书评部分所占篇幅仍然远不足以反映以书籍为表述形式的学术成果。最近虽然有基金会对史学书评的支持,但量和质两方面均似尚未见到明显的改善。这可能与我们书评产生的方式有一定关系。西方学界的常规做法是出版社将新书寄给相关学术刊物,由各刊物约请特定领域内的专家撰写书评(有时专家又转请高年级研究生撰写),这是各杂志书评的主要来源;虽然仍有一定数量的个人主动投稿,但比例不高。窃以为这一做法值得考虑借鉴。如果我们的出版界与刊发书评的学术刊物之间建立起相对恒定的类似常规流程,则可以保证新书能得到及时的介绍和评论,而目前基本由著作人请熟人写书评这一实际影响书评品质的现象也会逐渐消逝。

说到书评的品质,恐怕比数量更令人不满,最需要进行切实彻底的改革。过去的书评多空话而少务实,尤其吹捧之风极盛。这两年《近代史研究》和《历史研究》都已有意识地努力改变这一倾向,但有些书评又呈全面批判之势,稍有矫枉过正之嫌。各相关刊物试图强化学术规范以转移今日学术风气的苦心甚可感,惟以现在史学书籍出版数量和书评数量的悬殊比例看,若真是全无价值可言的书籍,似尚不必占据我们学术刊物本来不多的书评版面(这当然只是我个人的偏见)。在刊物的书评篇幅未能大量增加之前,或者仍以评介品质较高的书籍更能推动或引导学术的发展。而且,刊发几篇强烈的负面批评文章,虽给人以清新之感,却并不能因此“平衡”其他更多书评仍以吹捧为主这一实际现象,后者的改进也许是刊物更应关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