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变中前行:二十世纪中国学术掠影

学术研究的游击战倾向

字体:16+-

记得前两年热心的章怡老先生听到“老三论”和“新三论”又被“人文科学家”赏识的消息,曾“颇感烦躁”。[1]我当时只觉得十分惊讶,盖时下讲究市场规律,而清季以来的趋新大势迄今并未稍减,旧论还能有什么新市场吗?如今两年已过,新老“三论”均未见有多少人提起,章老先生完全可以安坐品茗了。实际上,整个20世纪的中国思想界和学术界,各种新说新见几乎都只是未成即堕,热一下就不见踪影。即使有少数回光返照的例外,也都要间隔一代人以上,鲜有在十余年间就再领**者。

这个特点在近一二十年间的学术研究上体现得尤其充分。昔人好用“走马灯”来形容事物变换的频与速,其实走马灯不是马,圈子虽然转得快,到底还会晃回来。我们这一二十年的学术研究,就像是电影《地道战》中那句广为传颂的名言,真正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这种论那种说,你未唱罢我登场,换得快,且不重复。假如有些什么论说竟能死灰复燃,能不令人惊讶!

的确,20世纪80年代初系统论等“三论”真可谓风靡一时,那时言治学者几乎已到了言必称“三论”的境地(虽然是赞成和反对的都有)。不久就有人用系统论研究中国历史,很快写出专著来。许多历史学界的人发现其中颇多史实错误,怀疑作者原不那么懂得史学,但对其敢于创新的精神,还是比较佩服的。这中间当然也包括对系统论的尊敬,因为并不是人人都能够随口说出一套理论来。后来又有少数略知外国系统论的人看了那书,发现里面的系统论似乎也有问题;因为洋人的系统论条条框框其实极多,并非一两天便可入门,遑论应用。随着开放的进展,到外面的人渐多,才知别人的系统论与我们这边所讲的系统论颇不相同,远不如我们的简明扼要。可知近来我国学者的创造力已远胜只知尊西摹仿的前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