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中的“异乡”:近代四川的文化、社会与地方认同

第三章 “不异的异乡”: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旅外川人认知中的全国与四川

字体:16+-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所面临的一个基本问题就是如何迅速实现国家统一。对此,学界已经有过一些探讨,但仍留有不少值得继续考察的面相。[1]其中之一是,国家统一应从“全国”和“地方”两个层面加以了解,方为全面;然而,目前的成果多是从全国的大范围着眼,至于人们是如何从地方角度对这一过程做出回应的,我们的了解严重不足。这部分是由于近代区域史和地方史的研究还较为薄弱,难以提供足够的支撑。以四川省为例,既存研究多集中在政治史和军事史范围内,[2]社会心态史基本上没有进入学者的视野。因此,我们无法确切感知时人究竟如何理解地方(四川)与全国的关系这一问题。由于缺乏对地方社会心态的充分认知,所谓“国家统一”就常被看作是一个政治权力(辅之以军事权谋)的运作过程。显然,这一印象如果不是歪曲的,也至少是不全面的。

基于此,本章主要考察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主要集中在二十年代中期到1935年中央军入川这一时期)旅居外省的四川人对全国与四川关系的认知,希望在重构此一方面社会心态的基础上,略微弥补上述缺陷。[3]需要申明的是,本章所探讨的主要是旅外川人(及部分有过旅外经历的在乡人士)的看法,并不一定代表当时全体四川人的意见。这些旅外川人多系青年学生,也包括部分上层知识分子(如大学教授等)、商人,及部分政界人士。至于他们的旅居地,则以北京、南京、上海这样一些核心城市为主。他们的政治立场不一,有明显的国民党或共产党的支持者,但更多的人面貌模糊,很难从他们发表的言论中做出清晰判断。以某一特定的人群为主要讨论对象,当然有不小的局限性,但问题是,这些人恐怕也就是当时关注此一问题的主要人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