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政府主义是近代西方以小资产阶级和流氓无产者为主体,反抗现行国家社会制度的不平、要求个人绝对自由平等的一种社会政治思潮,盛行于19世纪至20世纪初期。随着近代西学东渐的浪潮,这种西方无政府主义思潮很快传入亚洲,最先在较早引进西学的日本流传开来,并在佛教界引起反响。真宗大谷派伊藤正信创建“无我苑”,开展无我爱运动。接着,深受托尔斯泰思想影响的西田天香开创了“一灯园”。到明治末年,内山愚堂、高木显明、峰尾节堂等也相继以佛法的农禅主义和平等、慈悲思想等来融通无政府主义思潮。他们反对国家主义和资本主义、军国主义,提倡和平、平等。较伊藤正信创建“无我苑”稍后,刚刚接受佛学思想影响并东渡日本又接受了无政府主义影响的章太炎,在近代中国率先融通佛法与无政府主义思潮,在辛亥革命前相继发表了《五无论》和《国家论》等论著,宣扬无政府、无聚落、无人类、无众生、无世界的虚无主义。[1]当时亦僧亦俗的苏曼殊也深受无政府主义思想的影响,撰文宣传美国无政府党“破坏社会现在之恶组织”的革命思想。[2]
清末民初,中国寺僧界受无政府主义思潮之影响最甚的,要数太虚法师。早在1908年,他就颇受康、梁和孙、章等晚清资产阶级改良和革命思想之掀动,对于中华民族的救亡图存和佛教的振兴,颇有历史使命感,以致对当时各种新兴的社会救亡思潮极有兴趣。1910年,太虚应邀去广州协助栖云法师组织僧教育会,与革命党人潘达微、莫纪彭、梁尚同等来往密切,由此阅及托尔斯泰、巴枯宁、蒲鲁东、克鲁泡特金、马克思等人译著,其政治思想“乃由君宪而国民革命,而社会革命,而无政府主义”。[3]辛亥江浙光复后,太虚漫游沪杭及江淮,“以思想言论之相近,与之声应气求者,首为江亢虎领导之中国社会党人”。[4]民国成立后,他一方面开展僧界改革运动,另一方面继续参加政治活动,“本平等普济之佛法,空谈各种主义”,尤其是与刘师复、沙淦、吕大任等无政府主义者相往来,倡导实行社会主义。[5]与日本明治末年的内山愚童一样,撰写《佛法与社会主义》等文,以禅学融合无政府主义,认为“无政府主义与佛教为近邻,而可由民主社会主义以渐阶进”。当时,他虽然与吕重忧等人“昕夕商讨各种社会主义之得失利病”,但由于主要着眼于共同的精神主旨,因而对无政府主义思想多予赞同。“一战”结束和俄国革命胜利后,共产主义思想日见流行,他又撰文以“虚无主义的精神”“布尔塞维克主义的精神”“德谟克拉西主义的精神”来说明禅林与近代社会思潮的关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