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中国将流行性的传染病统称为“疫”。疫病流行与气候和季节密切相关,因此防疫也与时间紧密联系。以天花为例,在中国这是从古代至近代都极为常见的一种传染病。对天花的预防方法,中国在晚明时就发明了人痘术,在清嘉庆年间西方牛痘术传入中国并很快为国人所接受。[22]在从人痘到牛痘的技术转换过程中,传统人痘接种技术的普及程度,和施行接种的慈善组织在全国范围内形成的网络,是牛痘术在中国得以顺利推行的关键因素。[23]虽然牛痘作为外来事物未受到明显排斥,且在医界和社会上层对推广牛痘的呼吁不遗余力,但牛痘与人痘并行的社会状况一直持续到民国。[24]
在近代中国,不仅传统的种痘技术仍在施行,传统的种痘观念也继续存在。传统的习俗认定种痘的时间在春季方为适宜和有效,这种看法的依据,或有认为种痘在春季易发,且兼及消除百病[25];或有认为严寒时不愿施种,尤其是儿童,其家人多待到天气暖和方准种痘[26]。种痘一次终身免疫,亦是传统时代即有,近代仍然在民间流行的看法。[27]美国社会学家甘博在《北京的社会调查》中就提到这样的例子,有位妇女在被问及是否出过天花或是否做过预防接种时回答:“我都28岁了,还问我出过天花没有?出过,我当然出过了!”[28]因此民众种痘往往只集中于短时期内,且接种次数较少,造成接种率不高。这些不合于近代卫生的观念,受到了卫生舆论的批判,并认为这是导致天花经常流行及致死率高的原因之一。
为改变仅在春季种痘的传统卫生观念,民间力量和市政机构都进行了切实的工作。报刊充分发挥了舆论的引导作用,对种痘的科学知识进行传播。如1917年《晨钟》的《家庭常识》栏目对种痘进行了详细介绍,指出春秋季为种痘的最佳时节,而当天花流行之际则随时皆可种痘。[29]1926年《晨报》再登种痘知识,对种痘宜在春秋的原因作了详细阐述,指出此时仅是因为气候较为温和,较夏冬二季易于痊愈而已;预防天花本不应拘于时期,当流行之时不问老幼皆应种痘,且每隔三五年须再接种一次。[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