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平是一个五方杂处的城市,作为明、清帝国的首都,北平独有的文化积淀和华北重镇的地位吸引很多外国人在此定居生活。侨居北平的外国人中以日本人居多,其次是美国人、英国人、俄国人以及德国人。[76]根据中外订立的条约,外国人只能住在东交民巷的使馆区域内,如果得到警察许可,也可以在东交民巷外居住。在这些侨居北平的外国人中,韩人和俄人给北平的治安造成了严重的困扰。
一、韩人
1910年8月,日本通过《日韩合并条约》吞并朝鲜半岛,李氏朝鲜灭亡,朝鲜成为日本的殖民地。因1896年朝鲜国王李熙曾改国号为大韩帝国,故在华朝鲜人多被称为韩人或鲜人。在日本吞并韩国后,很多韩人开始移居国外,中国因地理位置的关系,成为韩人首选的移民国家,北平亦成为韩人主要的聚集城市。1937年七七事变前,韩人在中国共有8123人,其中北平的韩国人达到2063人,人数最多。
在北平侨居的韩人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为朝鲜独立党人,其成员多为爱国分子,其中有部分韩人已入中国国籍,这部分韩人享有与中国国民同等的待遇并受国民政府的保护。第二类为朝鲜共产党人,国民政府认为这类人“传播赤化”,令公安局对他们在北平的活动给予严厉监视,“勿任阴谋活动”。前两类韩人侨居北平主要是出于政治目的,且人数较少。第三类为在北平居住的普通韩人。他们侨居中国的目的主要是经济上的,华北曾被韩人视为移居的理想乡,他们希望在北平能够改善自己的生活。但是对于韩人来讲,在北平找到一个稳定的工作是很不容易的事情。1931年侨居北平的韩人就业状况为:中国学校讲师2名,医生2名,料理屋经理6名,外国人的姨太太16名。[77]有职业的韩人只有26名,大部分韩人处于无业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