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平是中国一座特殊的城市,作为中国最后两个封建帝国——明、清的首都,北平成为中华民族皇帝权力和封建等级制度的最大象征,在国人的心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到了20世纪,随着封建帝制的解体和中华民国的建立,北平又迎来了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历程,开始向现代化转变。即便在北平失去首都地位后,北平的变革仍然在持续,可以说民国时期是北平现代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北平的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与城市面貌的发展变化相一致的是北平的社会问题日益突出。本节主要探讨北平的城市变迁过程与犯罪的关系问题。
一、进城与出城
城市的主体是人,北平作为当时中国最重要的内陆城市之一,容纳了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五方杂处”是北平市政府对北平居民的认知。民国时期是北平人口增长的重要时期,大量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当时正值中国广大的农村遭遇了频发的灾荒和军阀混战的祸害,农村破产人口增加,大量的农村人口流离失所。北平作为华北地区最大的城市之一,“成为容纳谋求职业和生计的各地流民的首选城市”[29]。大批外省人口为就业、乞食涌入北平,也体现出农村人口和外省人口向大城市聚集,是城市近代化的重要特征。
大量的外地人口向北平的涌入,也加剧了城市原有的就业危机。1928年6月北平各行业雇佣人数:饮食业27127人,衣服业21121人,金属业4238人,日用业9677人,燃料业4945人,染料业12318人,其他10698人。到1928年12月失业职工数:饮食业4650人,衣服业5257人,金属业464人,日用业849人,燃料业459人,染料业737人,其他1940人。1929年6月失业职工数:饮食业5118人,衣服业5202人,金属业561人,日用业1161人,燃料业738人,染料业1130人,其他1940人。[30]可见北平的失业情况是相当严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