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民国北京研究精粹

都市商业与消费文化

字体:16+-

也谈商业账簿与经济史研究

——以近代旅京冀州商帮所营之万和成及其联号五金商铺账簿为中心[1]

卢忠民

传统中国政府以商业为末业,贱商轻商的习俗在中国长期沿袭难改,即使到民国后重商风气大开之际,对于社会经济史尤其是商业活动方面的资料人们却常感珍稀散见,流传至今的资料无非就是一些开业歇业统计,而关于商铺日常经营管理及变迁的微观记载则尤为稀少。并且仅有的相关商铺资料极为琐碎、庞杂,直接的数据史料更为少见。正因为如此,研究的薄弱点和空白点才比较多,才更显示出其学术价值。因此,翔实可靠的经济数据成为经济史研究的基础。中国经济史研究的计量分析长期滞后,主要原因也是数据资料的不足。一些官方文书虽留有某些数据,但由于被怀疑可能受到“人为地加工或者歪曲”,其真实性还有待探讨,并且有关民间经济社会生活的数据则尤为缺乏。[2]这样,现存的民间商业账簿史料则正好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价值巨大的数据资源。不过,受史料的限制,海内外学界迄今有关中国商业账簿方面的整理与研究工作尚不多见。学者袁为鹏、马德斌的《商业账簿与经济史研究——以统泰升号商业账簿为中心(1798—1850)》及彭凯翔的《近代北京货币行用与价格变化管窥——兼读火神会账本(1835—1926)》在《中国经济史研究》2010年第2、3期上相继发表后,笔者感触颇深,对商业账簿于经济史研究的重要性的认识也向前跨进一大步,稍早阮明道、范金民、刘秋根、汪崇筼等学者也有相关成果问世[3]。然而,由于上述成果所涉账簿史料的地域、数量限制,成果分布极不均衡,有关北京商铺账簿研究方面更是几为空白。本文拟衔接以上同人的思路,以近代旅京冀州商帮所营之万和成及其联号五金商铺账簿为中心进行研究,以深化商业账簿对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的重要史料价值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