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政商在民众运动中的博弈
——以1928—1929年的北平为中心[1]
齐春风
1928年6月,随着国民党北伐的胜利进军,国民党北京市党部由地下转入公开。7月29日,在市党部的直接领导下,北平市商民协会宣告成立,执行委员有吕和璧等23人,由此可以说该协会完全是国民党势力扩展到北平的产物。[2]北平商民协会成立后,以中下层商人的代表自居,积极推动民众运动,在此过程中,与北平商界上层及其代表总商会[3]发生了激烈的冲突,从国民党控制北平到1929年,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双方有两次大的冲突,即因总商会征收“五个月铺捐”而起的争议和因商民协会成立店员公会而起的风波。
关于商民协会与商界上层及商会的冲突,学界已有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但我们认为,这一问题仍有进一步深入探讨的必要,理由是,一、以往学界对此问题的研究多聚焦于上海一地[4],对其他地区的情况则关注不多[5];二、以往学界多关注商民协会与商会在取缔与反取缔问题上的缠斗,对两者并存期间在日常活动中的其他纠纷则鲜有论及[6];三、以往学界对此问题多关注国民党中央和国民政府的立场,忽视地方政府的态度。[7]然而,这些冲突事关社会安定,地方政府也会像国民党中央、国民政府以及地方党部一样对事态进行干预,很难想象它会袖手旁观。北平即是如此。在地方,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北平临时分会(以下简称北平政治分会)[8]、国民党北平市党部、北平市政府;在中央,国民党中央党部、国民政府,都被卷入到这些冲突中,为我们认识当时党政商之间复杂的三角关系提供了难得的范例。
我们拟利用的基本史料是当时北平几家主要报纸关于这些冲突的详尽报道。本文之所以选择报纸作为主要的史料来源,一是由于当时北平市政府、市党部、总商会、商民协会的档案大量散佚,相关档案已十不存一[9],单纯利用档案重建当时的历史事实已不太可能;二是我们在调查这些报道的来源时发现,各家报纸相关报道中的重要新闻多采自通讯社提供的稿件,一小部分为各社记者所采写。对于这些涉及党商冲突的新闻,各家报社态度谨慎,力求不偏不倚,只报道客观事实,不对事件品头论足。报社的这种中立态度,使其能够平衡报道党商双方的动向和说法,因而这方面的新闻报道具有较大的利用价值。当然,我们也注意到新闻报道有许多问题,曾业英先生曾谆谆告诫我们报纸的记述存在着种种“陷阱”[10],因此,在本文的写作中,我们没有片面地利用一两家报纸的报道,而是兼采北平几大报的报道,斟酌鉴别,择善而从,相信本文所揭示的事实应与真相相距不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