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北京,孩子出生是一件相当重要的大事,生育的时刻一旦来临,就标志着一系列仪式即将登场,特别是男孩子出生更不会单纯地被视为一个生理现象,而是带有相当浓厚的社会与文化含义,似乎与家族的兴衰密不可分,也似乎喻示着家庭秩序将得到重新调整。与正常人不同,刚出生的婴儿尽管已经匆忙坠落在了尘世网络之中,但是在经过一定的仪式加以认定之前,仍被视为一个陌生人,只有在经过仪式确认其足以强健地生存下来之后,婴儿才能在家庭中接受一个新的位置,所以烦琐仪式的举行就成为一个新的社会成员被接纳的表演形式。
老北京的接生婆人们习惯称之为“收生姥姥”或“吉祥姥姥”,又叫“稳婆”。“稳婆”都在自家门口挂个小木牌,上书“快马轻车,某氏收洗”字样,下边缀以红布条,当作幌子。老北京的通例是约在产妇临产前三四个星期,即将稳婆接来“认门”,对产妇略做诊视,至临产时,再请其来家接生,孩子生下三天后,必请稳婆来家主持婴儿的洗礼,名叫“洗三”,并循例予以厚赠。“洗三”之日,通常只有近亲来贺,多送给产妇一些荔枝、龙眼、落花生之类,或送红色鸡蛋,产妇本家仅用一顿炒菜面进行招待,俗称“洗三面”。“洗三”仪式通常在午饭后举行,首先,在产房外厅正面设上香案,供奉碧霞元君、琼霄娘娘、云霄娘娘、催生娘娘、送子娘娘、痘疹娘娘、眼光娘娘等十三位神像。叩拜完毕,“洗三”典礼就算正式开始了,产妇本家依尊卑长幼带头往盆里添一小勺清水,再放一些钱币“添盆”。此外,还可以添些桂圆、荔枝、红枣、花生、栗子之类的喜果。孩子放入澡盆后受凉一哭,不但不犯忌讳,反而吉祥,谓之“响盆”。姥姥一边给婴儿洗澡,一边念叨各种各样的吉祥祝词,比如:“先洗头,做王侯;后洗腰,一辈倒比一辈高;洗洗蛋,做知县;洗洗沟,做知州。”随后,把艾叶球儿点着,以生姜片作托,放在婴儿脑门上,象征性地灸一灸,再给婴儿梳头打扮一下,说什么“三梳子,两拢子,长大戴个红顶子;左描眉,右打鬓,找个媳妇(女婿)准四衬;刷刷牙,漱漱口,跟人说话免丢丑”。洗罢,把孩子捆好,用一颗大葱往身上轻轻打三下说“一打聪明(‘聪’与‘葱’谐音),二打伶俐”。打完之后叫人把葱扔在房顶上(有祝愿小孩将来聪明绝顶之意)。拿起秤砣几比画,说“秤砣虽小压千斤”(祝愿婴儿长大后在家庭、社会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拿起锁头三比画,说“长大啦,头紧、脚紧、手紧”(祝愿孩子长大后稳重、谨慎)。再把婴儿托在盘子里,用产妇家事先准备好的金银锞子或首饰往婴儿身上一掖,说“左掖金,右掖银,花不了,赏大人”(祝愿小孩长大后,福大禄大财命大)。最有趣者,把几朵纸制的石榴花往烘笼儿里一筛,说道:“栀子花、茉莉花、桃、杏、玫瑰、晚香玉,花瘢痘疹稀稀拉拉儿的……”(祝愿小孩不出或少出天花,没灾没病地健康成长)[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