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民国北京研究精粹

三、组织文史杂志

字体:16+-

经过上述调整,华北文教协会的发展进入相对稳定期,但是平津两地国民党及国民政府机关的关系以及地下工作的保密规则仍然未得到适当处理。1941年春,北平市国民党党部改组,英千里等人因为要改就党部书记,退出文协,北平文协总会不得不再度进行调整。为此,高挺秀潜赴重庆汇报,沈兼士则致函朱家骅,并提出会务报告,函谓:“平市改组,耿、英两君之新任务,因津方传播,此间局外人已有所闻,而各同人探询消息。褚君顷与弟等商酌再四,觉处此艰危环境,原来之行医计划,非变更不可。现正设法另立社会基础,俟成功后,即当进行一切。……再英君前请尊处电津,宣布彼已辞职,藉获掩护,乞速饬办。董洗凡君经弟邀请,已允加入本会工作,化名丁伯强,拟请予以文委名义,俾便合作。”[41]朱家骅同意沈兼士所请各项,并批示复电:“平市文教工作重要,务请设法大规模扩充”。[42]

4月7日,朱家骅再度致电沈兼士和褚成猷:“平市为昔日文化中心,沦陷以还,学人志士仍多息影其间,敌伪注意诱胁,不遗余力,浸渐移变,不无可虑。故我方文教工作较之其他省市尤关重要。现任或曾任各级学校教员及毕业肄业学生,爱国家爱民族之心人皆有之,启迪联系及如何发挥其力量,以为他日收复失土张本,正有待于诸君子之继续筹划进行,北望燕云,神与俱驰。”

朱家骅连番催促,并非一般的鼓励督促,而是迫切希望北平方面于短期内有大动作。由于未见北平文协回复,4月25日,朱家骅再发一电,除了表彰北平文教协会在沈兼士领导下“收效及宏”外,主要是提出:“兹为加强工作起见,拟在平出版文史杂志或文艺刊物,以吸收第一流作家,使其能掌握华北文坛,隐约之间,灌输民族意识,暗示本党主义,并另出版一普通周刊,以吸引青年作家与优秀学生之稿件。拟请兄负责筹备,拟就预算,即行开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