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清代江南的瘟疫与社会:一项医疗社会史的研究(修订版)

二、由“船”和“桥”构筑的便利交通

字体:16+-

在现代交通工具出现以前,江南密布的水网,无疑是人类交通最便捷的通道。而民间普遍对船只的拥有,更使人们的方便出行成为现实。吴县的杨引传曾记载这种便利的交通给人们在(太平天国)战争期间生活带来的好处。他说:

吾里本水乡,农人恃家之有船,平居则耕种,闻警则全家登船,各撑篙摇橹,星飞雨散。且熟于港之通塞,途之曲折,故三时之务不废也。[6]

当然方便的交通不会只在战争期间发挥作用,关于船对江南水乡人民生活的重要性,在周作人等现代作家的一些文学作品中有着非常明显的反映。[7]比如,丰子恺说:“水乡地方,河流四通八达,这环境娇养了人,三五里路也要坐船,不肯步行。”[8]周作人则言:“除了(绍兴)城内或上山是用轿子,普通代步都是用船。”[9]当然,水路尽管便当,却不是无往而不至的,特别是在西部和浙东南部的山区丘陵地区,由于河流湍急,溪流的交通作用非常有限,所以,陆上交通仍十分重要。清代的江南除了便利的水上交通外,陆路交通也相当发达,这集中体现在遍布城乡、规模各异的桥上,在众多江南地方志的“津梁”或“桥梁”目中,无不载有数量众多的桥梁,而且呈日趋增多之势。有桥自然是因为有路,桥的增加表明道路的拓展。笔者自小在江南生活,对此有深切的体会。[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