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疫病的出现,最为痛苦和心焦的莫过于病人及其家属了,因此,相对于官府和社会,他们的救疗活动自然应该更为积极。中国有句俗语叫“病急乱投医”,此所谓“投医”恐怕不见得完全是看医生一类的行为,还应包括求神拜佛等活动。这些活动大体上可分成两类:祈禳和医药。当然,应该指出,瘟疫只是疾病中的一类,当时的文献大都只是笼统地叙述人们对待疾病的态度,而很少会专门谈及瘟疫,实际上,对病家来说,对待疫病,除了防止传染外,可能与对待其他疾病也不会有什么差别。所以,本书在论述时,也一般不对疫病或其他疾病加以区别。
(一)祈禳
江南地区民众向有好鬼尚巫的风尚,清代亦概莫能外,乡民每遇疾患,大多会采用祈禳等请求神灵庇佑的方法来驱邪治病。这类记载,在当时的文献中可谓俯拾皆是,这里随举数例:
(华亭)信鬼好祀,至今为然,而乡落为甚,疾病专事祷祈,有破产伤生而不悔者。[103]
(海盐)疾病专事祈祷,至破产不悔。[104]
(淞南) 乡俗尚鬼,信师巫邪说,凡病者不甚重医药,惟以祈祷为事……[105]
(新昌) 民间疾病多诣神庙祈祷。[106]
下面这则记载,充分表现出了这类祈禳活动的盛行:
(康熙元年)八九月疾痢盛行,十家九病,献神化纸,并送鬼者满路……是年(二年)春雨连旬,夏间甚凉,至秋疾病时行,连村合户俱病倒,家家献神送鬼,甚多奇异。[107]
这类活动的参与者,当时的文献中一般都以“乡愚”、“愚民”称之,也就是说多为普通的民众,但实际上,在富贵之家或士人中,遇病而求神拜佛的行为也同样存在,这样的例子在当时的文献中常常可以见到,比如武进监生恽熊,“屡试不售,乃业医,乾隆五十一年大疫,熊祷于关帝前,默求神威助之除疫”[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