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疾病医疗社会史在目前还是一个大多数史家较少关注的学术领域,而且目前还缺乏较为深入的综合性研究,大多数论著在资料的利用上也往往以一两类资料为主[135],特别是这类资料还非常零散,因此,我想在此有必要对该类资料的载体、资料的特点和利用状况做一说明。
根据笔者的搜罗,这方面的资料大致有以下几类:
(一)官书
主要包括正史、实录、政书等。总体上,由于国家在对付疫病方面举措甚少,所以这类资料中相关的内容也较少,但也不可忽视,特别是在探讨国家态度时。
(二)方志
包括各省通志、府县志、乡镇志等,特别是县志与乡镇志,是这类研究最重要的资料之一。其中疫病和疾疫救疗的资料主要见于“祥异”、“善举”、“人物·孝义和方技”以及“杂志”等门类中,而有关时人对疫病的认识及民间的信仰和习俗则主要包含于“风俗”、“祠寺”、“庙坛”、“艺文”和“杂志”等内容中。这是本书最主要的资料来源,笔者对《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136]所收录的清代和民国初年编纂的江南十府一州的各类方志基本上都一一做了翻检。此外,现代编成的一些地方的“卫生志”中,也有不少有关的资讯,特别是关于清末西医的情况和当时卫生状况的记载较有价值。
(三)诗文集、笔记和小说
丰富的清人诗文集是清史研究的资料宝库,虽然早就引起人们注意,但由于馆藏分散、人们对其总体上的收藏和分布情况不了解,而且因诗文集本身内容庞杂,所以目前对其发掘利用还远远不够。疫病史资料在文集中并不多见,所以笔者在翻检时,常常有“大海捞针”之叹,不过其中偶尔出现的一些关于疫病与救疗情况的重要资料也往往给人一种“行有所值”之感,而且在翻检中,似乎越来越深切地感到,集中翻阅,对了解当时的社会问题以及时人对包括疾病、医疗在内的众多问题的认识是非常有益而且必要的。南开大学图书馆以收藏清人诗文集为特色之一,达2000余种,其中大约有一半为本书所称的江南地区的文人所作。另外,新近出版的“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齐鲁书社,1996)也收集了较多的乾隆中期以前人所作的诗文集。这些无疑大大便利了笔者对诗文集的利用。在阅读中,笔者主要关注清代江南人的文集,对一些影响较大、曾在江南为官或居住之人的文集也适当予以注意,对诗集的翻检则较为随意。笔记小说特别是笔记中包含的相关资料似乎要多于诗文集,实际上,目前出版界对笔记小说出版的重视也远远超过诗文集。首先,有综合性的“历代笔记小说大观”(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84);其次,有不少出版社都出版相关的丛书,比如“清代笔记史料”丛书(中华书局)、“明清笔记丛书”(上海古籍出版社)、“清代历史资料丛刊”(上海书店出版社)、“民国笔记小说大观”(山西古籍出版社)、“浙藏善本丛书”(浙江古籍出版社)、“江苏地方文献丛书”(江苏古籍出版社)等。此外,点校出版的清人小说也不在少数。由于笔记本身形式和内容都非常随意,故相关资料的内容也十分庞杂,分布也颇为零散。小说虽多虚构,但其反映出的背景往往是真实的,对认识当时一般民众对医疗、疾病的态度帮助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