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社会世界的意义建构

第四十九节 社会科学中的客观意义和主观意义

字体:16+-

现在,在完成了我们对理解的社会学最重要的基本概念进行的分析之后,我们必须尝试回答我们在本书的第四十三节系统表述过的、有关日常生活之中的意义赋予活动与社会科学对这些活动进行的解释之间的关系的各种问题。我们的答案是:所有各种社会科学都是客观的、与主观意义脉络有关的意义脉络。我们现在就来努力阐明我们用这个陈述所表达的意思。

有关社会世界的全部科学知识都是间接的。它们是有关同时代人的世界和前辈的世界的知识,但却从来都不是有关于直接的社会实在构成的世界的知识。因此,各种社会科学都只能把处于其日常的社会生活之中的人,当作某种不具有任何绵延或者自发性的个人理想类型来理解,而无法把他当作某个具有独特的意识的、活生生的个体性的个人来理解。它们只能把他当作存在于某种非个人的、具有匿名性的客观时间之中的对象来理解,而这样的客观时间则是任何一个人都不曾经验过,也永远都不可能经验到的时间。这种理想类型被赋予的,都只不过是已经从形式的角度出发被假定下来的动机所要求的、能够伴随这些动机的各种意识经验而已。我们已经对这种假定过程所包括的方法论进行过概括叙述了。我们已经看到,它必定是以某种既具有意义适当性,又具有因果适当性的方式出现的。而这意味着,这里必定存在着对已经预先给定的、有关这个社会世界和一般性的世界的知识的持续不断的依赖。它意味着,这些被假定的动机绝不能与观察者以前所建构的各种理想类型的动机有任何不相容之处。

由于这些作为社会科学的社会科学实际上永远都不会遇到真实存在的人,而只会遇到以个人理想类型的方式存在的人,所以,从一个人在直接和另一个人进行互动的时候理解另一个人的意义这样一种意义上来说,理解人类行动的主观意义几乎根本不可能是这些社会科学所具有的职能。不过,我们已经看到,主观意义所具有的本性本身,也会随着从直接社会经验向间接社会经验的转变而发生变化。在建构理想类型的过程中,各种可以直接经验的主观意义脉络都逐个被一系列客观的意义脉络取代了。这些理想类型是逐渐被建构出来的,其中的每一种理想类型都建立在其前者的基础之上,而且,它们还以中国套盒的方式相互贯通,因此,要想说明一种理想类型究竟从何处结束、另一种理想类型究竟从何处开始,是非常困难的。不过,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建构过程,社会科学家——甚至对于任何一个观察者来说也都是如此——才有可能理解行动者的意思究竟是什么;因为只有这种过程才使他的意义获得了某种客观的维度。当然,对于解释者来说,他只有借助于他自己的、发挥类型化作用的方法,才有可能把这种构造过程揭示出来。而这样一来,他所认识到的便只不过是一种概念模型,而不是一个真实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