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与意识形态:从西周至两汉诗歌功能的演变与中国古代诗学观念的生成

第七章 士人乌托邦的诗性特征02

字体:16+-

其一,大化流行,生生不息。这是易庸之学的基本精神,它将人与天地万物都看作是一个无处不在、永无止息的宇宙大生命的表现,因此人与万物之间有着某种极为密切的内在联系。这种精神可以说是中国古代诗学思想的哲学基础。

其二,诚。这是易庸之学的一个最重要的本体范畴,也最能体现易庸之学融合儒道的学理特点。它既指人的心灵的纯真无伪,又指天地万物的自在自然,是典型的“合外内之道”的产物。它与中国古代诗学中的“真”“自然”等重要范畴均有内在联系。

其三,易庸之学在总体上显示出一种雄浑、遒劲、豪迈、刚健的精神特征。这也成了后世一类诗歌风格和诗学主张的精神之源。

《周易》是一部占卜之书,大约西周时即已成书。《易传》则主要是战国时期儒家借解释卦辞、爻辞来阐发儒学要旨的文献。观《易传》之旨,贯穿始终的基本精神正是儒家“中间人”式的意识形态。

首先,《易传》为天地与人世的基本构成因素进行了定位: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是故,刚柔相摩,八卦相**,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一寒一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则成位乎其中矣。(《系辞上》)

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材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说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