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世事苍茫

由“载籍之厄”说起

字体:16+-

从来有关于书的书,只不过这一时这类书多了起来。在书店见到了大部头的《中国藏书通史》,更风靡的,则是由域外引进的《阅读史》。两种都应当是有关“人与书”的书。关于书本身的书,古来有“书话”一体,其实所讲的也往往是“人与书”的故事。近十年来读“明清之际”,也不免对这类故事偶尔留意。情况似乎是,每到古人所谓“易代之际”,人与书的故事顿时有点惨烈悲壮的样子,书的命运也较平世更牵动了读书人的心,无论那书是否归他们本人所有。

明清之际的士人就好讲这类故事。有一种说法,曰古今书籍大厄有十,厄于水者八,厄于火者二,方以智以为这说法不大可靠。他做了一番统计,说前有五厄,即牛弘所说的“秦火也,王莽也,汉末也,永嘉南渡也,周师入郢也”,后又有五厄:大业、天宝、广明、靖康、绍定。此外还有其他厄;他统计的结果是“朝廷书籍之厄,凡十有三”(《通雅》卷三《释诂》)。说皇家藏书,口吻如说自个儿的家产,显然有以书为“公共财富”的朦胧一念。那时节士人的谈论这题目,无疑为了提示近事;更令士夫沉痛的,也只能是近事的吧。钱谦益说,“甲申之乱,古今书史图籍一大劫也。庚寅之火,江左书史图籍一小劫也”(《书旧藏宋雕两汉书后》,《牧斋有学集》卷四六)。其《黄氏千顷斋藏书记》叙述“有宋迄今”馆阁秘书“存亡聚散之迹”,对甲申、乙酉之际京都的情景,痛心疾首,说有明二百余载的积蓄,“一旦突如焚如,消沉于闯贼之一炬,内阁之书尽矣;而内府秘殿之藏如故也。煨烬之余,继以狼藉,举凡珠囊玉笈,丹书绿字,梯几之横陈、乙夜之进御者,用以汗牛马、制骆驼、蹈泥沙、藉粪土,求其化为飞尘、**为烈焰而不可得。自有丧乱以来,载籍之厄,未之有也”(同书卷二六)。“煨烬之余”云云,无疑在公然地说有明“内府秘殿之藏”厄于清军的铁蹄。尽管表述不免夸张,钱氏那种“地老天荒”之感,总应当是真实的。黄宗羲也在《天一阁藏书记》中叹息着“古今书籍之厄,不可胜计”,若干著名藏书楼的命运,即在他的“记”中。由黄宗羲所记可知,不待甲申京城陷落,书籍的流散就已经在发生着,黄氏亲见其流散的,就有越中钮氏的世学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