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称呼麦克卢汉“无形无象之人”为“无形无象之魔鬼”(the devil discarnate),因为它与上帝无处不在的属性相吻合(而且其性别为中性)。麦克卢汉的出发点是以太化留下的肉体属性。人在广播电视和电话上(如今又在网上)时,“他的个人身份意识很弱,他被解除了一切法律和道德义务”(McLuhan,1978)。卡彭特也间接地发表了类似的看法。他略为改变了麦克卢汉的观点:“电力使我们大家成为天使。”又接着说:“这一天使并非主日学校[1]善恶意义上的天使,而是脱离肉体的精神,可以刹那之间输送到任何地方的精神。”(1972/1973,p.3)卡彭特做的修正在“善恶意义上”很重要,因为在传统的柏拉图、基督教、佛教等的观点中,肉体是虚弱、堕落、腐朽的,与自由翱翔精神的纯洁相对立。然而,空中传播或网上传播的精神却不是这样纯洁的。
电视上的精灵在什么意义上超越了道德?麦克卢汉看到人格身份的失落和城市中的暴力,认为这是媒介的非道德状况产生的后果。他说:“电视上所有怪诞的暴力都提醒我们,现实世界中的暴力是由于寻求失落的人格而引起的。”(McLuhan,1978)这是对媒介暴力广泛假设的一种带有创意的表述。人们认为,媒介暴力,尤其是电视暴力应该对现实世界中的暴力负责(它对纯真的头脑暗示暴力,或者它使观者因无力购买广告产品而感到沮丧,或者两者兼而有之)。但是,也有证据不支持这个假设,甚至反对这个假设。研究结果无法分清这个争论:电视是暴力的原因抑或是暴力的反映。加拿大之类社会的电视节目和美国大体相同,但是加拿大的暴力水平(接近英格兰的低水平)却比美国低,如此等等(详见Levinson,1994)。事实上,20世纪90年代后期,纽约市的谋杀罪犯罪率下降到60年代的水平(Butterfield,1997)。可是这段时间的大众电视节目还是每天晚上都有暴力,比如《谋杀》(Homicide)、《纽约重案组》(NYPD Blue)、《法律与秩序》(Law and Order)等。这就抽掉了另一根大梁,给所谓电视暴力和现实暴力的桥梁来了个釜底抽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