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1964)里指出:“机器把自然变成艺术形式。”他指的艺术品,不仅是门廊和客厅里悬挂的印花图片。他指认出媒介竞争所产生的一个基本后果:与其说新技术将其先驱技术埋葬了,不如说是将先驱技术推上了一个更高的层次,把它们推向了令人欣赏的地位,虽然我们不再使用它们。
说到自然,我们在前工业时代和它的关系是伙伴关系。人们希望这种关系是合作的。有的时候,这种关系还是报偿丰厚的,但是它从来没有远离贫瘠和致命的处境。我们抚摩土地,侍弄庄稼,但是收成只足以维持生存,而不是让人享受色拉。海洋是航行和觅食的场所,而不是度假的胜地。马是经商作战的坐骑,而不是盛装游行的道具。后来,我们对自然的驾驭能力逐渐增强,我们凭借技术与自然拉开的距离,也逐渐加大。就是说,机器取代自然,成为与我们相邻的伙伴。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获得(或者提高)了对自然为欣赏而欣赏的能力。自然之美丽、复杂和奥妙,全都成为艺术课题和宏大的科学理论课题。按照这个思路来理解,科学理论是一种思想艺术(ideational art)。比如我们可以考虑,达尔文进化论和动植物育种的实践知识之间有何差距,虽然达尔文进化论有一部分是来自于实践知识的。麦克卢汉认为,卡森(Rachel Carson)1962年出版的《寂静的春天》(Silent Spring)启动的生态运动,是人造地球卫星合乎逻辑的结果。1957年,人造卫星第一次把人类送到地球之外的地方(见McLuhan & Powers,1989,pp.97-98;亦见本书第五章)。
上述被取代和容纳了的并且已经过时的媒介,除了给艺术提供素材之外,还有一些更深刻的意义。麦克卢汉认为,媒介最重要的影响是隐蔽的。然而,当它们被新媒介从主流的惯用法装配线上取下来时,麦克卢汉就看见它们进入聚光灯下,温文尔雅地接受我们的审视和欣赏了。这就是麦克卢汉观点中的对比的方法,给媒介保全面子的方法。事实上,旧媒介不一定完全被取代,所以掩盖它们的面纱是可以揭开的。因此,麦克卢汉认为,小说的叙事结构,只有在被电影吸收以后才容易被理解。反过来,电视问世并且把电影当作自己的内容之后,电影的章法成为世界各地大学研究的主题(McLuhan,1964,pp.x,32)(早在20世纪20年代,社会研究新学院就开设了电影批评的课程,但是电影批评成为普遍开设的课程,还要等到50年代和60年代)。在这里,麦克卢汉的表述似乎不只一层意思,这些意思好像又互相矛盾。这就是麦克卢汉的典型特征。因为如果说小说成为电影的内容,电影又成为电视的内容,那么似乎很难说,小说和电影已经过时了,被取代了。但是他所谓取代,实际上是一个非常精细的“取代”观念。按照他的观点,媒介被取代时,它未必被完全取代,而是成为一种艺术和内容,或者成为一种艺术或内容。然而当媒介进入巅峰、盛极一时——可以借用黑格尔的话来说,它就成为那个时代的精神。无疑,现在看电影的人比读小说的人多,比看电视的人多。[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