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数字麦克卢汉

第一章 绪论:同心圆领域

字体:16+-

《数字麦克卢汉》实际上是两本书。一本写麦克卢汉的媒介思想及其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另一本写我自己的思想,写他的思想如何帮助我们理解新的数字时代。无论如何,我都可能会写这样一本书,但是麦克卢汉不可能,因为他在1980年的最后一天去世了,差不多就倒在个人电脑革命的门槛上。这一场革命使我们的世界产生巨变,然而它又是可以说清楚的,我们可以用麦克卢汉的洞见和比方来解说这个世界。

他的洞见向我们展示了媒体世界的动态情况。在这个世界里,在争夺我们注意力的时候,电视正在压倒书籍、报纸、广播和电影,正在对政治、商务、娱乐、教育和我们的一般举止产生深刻的影响。媒介要我们——有人说要我们的心灵——去惠顾贝页挂毯[1],这样的场面引导麦克卢汉去考虑,媒介在与我们的心态接触时,有何不同表现。比如,在电视上看电影或者电影院里看电影有何不同,为何不同?读新闻和听新闻有何不同,又为何不同?在20世纪50年代、60年代和70 年代,麦克卢汉提出并试图回答诸如此类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他提出了媒介及其影响的一套复杂的分类系统。这个系统的比较过程,回溯到我们这个物种的起源。比如说,它承认前文字(pre-literate)传播和电子传播有相似之处,并且给未来的媒介留下了大量的空间。我们在互联网上挑选出来读、听、看的新闻和在报纸、广播、电视上表现出来的新闻有何不同?

与数字时代协调的迹象,在麦克卢汉的著作中已经表现出来。

但是,这种迹象在他的著作里有用的程度,只达到了可以理解的程度。它仅仅是导航的线索,环境的轮廓,其语言又不是非常明白。结果是既给人教益,又令人受挫。既然这种语言如此复杂,所以它既给人警示的信息,又无意之间给我们造成理解的障碍。他要人们注意传播媒介显著却被人忽视的作用——比如读报纸新闻和看电视新闻的区别。他在这里使用了非常著名的警语:“媒介即讯息。”批评家和随意的读者误解了他的意思,以为他说的是:内容——读到和看到的东西——完全是无关紧要的。他用刺激人的类比,把电视及其竞争者的区别用富有戏剧色彩的形式表现出来。这就是所谓冷对热(cool versus hot),光透射对光照射(light-through versus light-on),声觉空间对视觉空间(acoustic space versus visual space)。然而,这样的比方适得其反:没有用比较熟悉的东西来表明不那么熟悉的东西。这些比方的喻体比其要说明的本体还要更加晦涩难懂。有人请他做出解释时,他说他的目的不是解释,而是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