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完整的天下经验:宋辽夏金元之间的互动

结语

字体:16+-

就在这一年,张威罢职后不久就死于利州;一年后的嘉定十四年(1221)十一月,安丙去世;再过一年的嘉定十五年(1222)四月,安蕃去世。四人中程信活的时间较长,宋理宗时,他还在蜀口负责防御,当时侍御史李鸣复在轮对中提到了程信。[45]所以,立于嘉定十三年(1220)的生祠估计很快就没了香火,《鼎勋堂记》也随之湮没。通过对这一碑刻的研究,我们可以加深对于当时蜀口政治军事情势的认识和了解。

(1)《鼎勋堂记》涉及或间接涉及的四个人物,除安丙以外,其余三人都是南宋川陕武将、官员中的“二、三线人物”,但就是这一级别的人物,在蜀口同样有生祠,这反映了蜀口作为军事特区的一些特点。军队将佐对当地地方行政和百姓生活影响巨大,而县令作为最基层的亲民官一方面要抚定治下百姓,另一方面也必须满足上方为军事行动而进行的物资人力调发,他必须在这两方面搞好平衡,立碑的大潭县县令郭忆就是这样一个角色。仔细阅读这块颂德碑,尤其着眼于歌颂三人的爱民保民:“民以辑宁”“百姓便安”“始终吾民,仁厚一心”等。这虽然可能不完全符合事实,有奉承之嫌,但立碑者的用心和愿望还是明显的,在这种拥有强大权力的边境将佐辖区内治民,唯有通过这种软的颂扬来曲折地规范军人的行为。如果这种奉承可以取得一定效果,让军队在调发民间资源时哪怕有一点收敛,这种立生祠树功德碑的奉承还是划算的。尤其是碑文归结了地方希望表达的观点:不重民保民,军事上的成功不可能长久。如碑文所总结:“夫有以振之于其始,而无以保之于其终;知所以震詟中外之心,而不知所以培□战守之本,则暂成而辄废,方宁而遽扰,可立待也。”这种曲折的智慧本为古代官/民、上/下间的一种普遍情况,只是在蜀口这种特殊地方表现得更为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