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古部(Onggut),又作雍古部,是金元时期生活在漠南大青山地区的一个部族,操突厥语,是唐代西突厥沙陀人的后代,也被称为白鞑靼。汪古部有四个重要家族即汪古部长阿剌兀思系、马氏、耶律氏、赵氏,信奉景教(基督教聂思脱里派),前三支生活于漠南地区,赵氏早期也生活在古云中的内蒙古、山西一带,后来随蒙古征伐迁徙,主要生活于甘南礼县一带。[1]赵氏家族祖先按竺迩少孤,为外大父达工收养,达工是在金西部边疆为其牧马守边的一支汪古部族的首领,姓“术要甲”,连读音转为“赵家”,子孙遂以赵为姓。自按竺迩归顺成吉思汗起,参加了几乎所有秦陇川蜀一线的重大战役,1237年,按竺迩建议元太宗在礼店(今甘肃省礼县)设立军民元帅府,子孙居于此地,世代袭职。赵氏前两代人在蒙古对金、宋的战争中战功赫赫,从第三代赵世延开始由武功世家转型而为文化世家,历仕九朝,成为元代名臣。赵世延子孙亦继承家族文化传统,活跃于元代中后期。赵氏家族由武而文,认同儒道文化的转型其实也是元代蒙古、色目人与中原文化融合的典型个案。学界关于汪古部的成果集中于阿刺兀思系、马氏、耶律氏三支,以及被认为是汪古的巩昌汪氏,对礼店赵氏的研究相对较为薄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