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晚清民国的国学研究

二、韩国:声应气求

字体:16+-

东亚各国虽然同属儒教文化圈,在近代世界体系中所处的位置却截然不同,因而对于国际思潮变化的反应各异。如果说青木重视中国的新文化运动在日本尚属例外,朝鲜知识界对此则有相当普遍的共鸣。中国新文化运动兴起前后,日本殖民统治下的朝鲜民族解放运动高涨,也出现了建设本国新文化的呼声。1920年6月创刊的《开辟》杂志,以开新纪元,创新时代,养新人物为宗旨,于当年10月出版的第4号发表主编李敦化的署名文章《朝鲜新文化建设方案》,提出分鼓吹知识、普及教育、改良农村、都市中心、科学专家、思想统一等六个阶段,实现新文化建设。而中国方兴未艾的新文化运动,势必为其所关注。该刊第5~8号连续译载青木正儿的《以胡适为中心的中国文学革命》,译者梁白华,名建植,字菊如,号杏村洞人,是当时朝鲜十分活跃的汉文学研究者。早在1917年11月,他就在《每日申报》撰文《关于支那的小说及戏曲》,指出:

研究外国文学的目的在于有利于发达本国文学,支那文学输入朝鲜三千余年以来,给予极大影响,深深扎根,故不解支那文学,不能于我国文学有一知半解。况且支那文学具有一种特性,于世界文坛大放异彩。支那为东洋文化源泉,思想郁然磅礴,词华灿然焕发,合北方沉郁朴茂与南方横逸幽艳成一雄浑壮大的支那文学,浸及于朝鲜、日本。

该文在概述元明清小说戏曲发展简史及其对朝鲜的影响后,指出小说戏曲具有平民文学性质,希望与正在输入的西洋文学融贯调和。[1]他翻译青木的文章,正是想借鉴中国的文学革命,以创建朝鲜的新文学。

1920年12月,《开辟》社致函胡适,寄赠已出各卷外,还请胡适为新年号题辞。胡适从留学时代起就关心亡国的朝鲜同学,与金铉九交友,对其境遇充满同情,常以无力支持帮助为憾,曾自责道:“韩人对于吾国期望甚切,今我自顾且不暇,负韩人矣。”[2]他接信后,即于12月19日题写“祝《开辟》的发展”,并复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