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会与书院关系密切,虽然讲会经常利用书院举行,但是据上文的分析可知,讲会是地方乡绅与士子的学术交友活动,又常假佛寺或道观举行,并不完全等于书院内的讲学,不应该将之视为隶属于书院内的活动。以地方士友相聚论学辅仁为主的讲会,主要欲集聚志同道合的朋友切磋问学,聚会地点往往不是最重要的考虑,故赴京赶考的士子们会临时择地举会,吏曹部中同事也可能就近约会、胜日出游,[92]因此以“同志相聚论学”为诉求的讲会,在择地、形式、内容上都较官学或书院教育更有弹性。而且在讲会成立之初,利用旧有的书院、学宫或坐落于名山胜水间的寺庙、道观举会,则是最方便、最经济的做法。建构一所书院或会所虽然对讲会的举行有极大的帮助,却未必是讲会的真正目的,阳明学者们在强调讲会的重要时,总是以朋友间的切磋问学、以免离群索居而荒废正学为主;[93]兴建书院毕竟需要庞大资金,即使学者官员有意为之,也未必即可顺利实现,例如,江右士大夫因学宫聚讲空间不足,希望筹建一书院,却因无主事者而延宕十年之久。[94]这样的事是颇为平常的。
从明代阳明讲会和阳明书院修建的关系看来,讲会常是书院的前身,即因着讲会兴盛之后,会友大增,原有建筑已不敷使用,此时会友和地方官深感需要一个可供固定会讲的会所,故修葺旧书院或增建新书院。由此我们可以说,讲会不仅不是书院复兴后才提倡的活动,相反的,阳明讲会还是某些书院复兴的重要基础。[95]虽然学术建筑规制与学术风潮两者间存在着密切的交互影响,但就开创力而言,与其说建筑规制促使众人的聚讲,并兴起某学术风潮,毋宁说是献身于学术的人们聚讲的活动,促进了规制与建筑的形成。